曆代最高掌權者固然需要有能力的下屬——尤其當他還在創業的時候,但他更需要的是馴服之臣,沒有能力但很馴服,掌權者可以接受,甚至視為親信;有能力而不馴服,掌權者絕對不能容忍,必欲除之而後安——哪怕你的不馴服完全是出於維護他的目的,而且實踐早已證明你是正確的。掌權者把自己的麵子、威信看得比任何利益都重要——沒有威信,就什麼都沒有,所以,他是絕不會承認自己無能的。
韓非子有一段著名的言論,說龍作為一種動物,馴服的時候可以騎著玩,但它喉下有一尺多長的逆鱗,如果觸動了它,必然會受到傷害。國君也有逆鱗,觸犯了它的人,也會大吃苦頭。
豈止國君,大大小小的掌權者都有逆鱗,他們的逆鱗便是自己的意誌。至於這個意誌所涉及的事物,則各有不同,大則可以是國家的施政方針,小則可以是掌權者個人的喜怒好惡。
“予無樂乎為君,惟其言而莫予違也”,孔夫子的這句話道出了許多掌權者的心態。做領導掌權柄的最大快樂,不就在於一呼百諾、言出令行嗎?如果你剝奪了他的這個快樂,同他爭辯,甚至違背他、抗拒他,那麼在他的眼中你就毫無用處可言,他還能夠放過你嗎?
領導者做人智慧:
做領導掌權柄的最大快樂,不就在於一呼百諾、言出令行嗎?如果你剝奪了他的這個快樂,同他爭辯,甚至違背他、抗拒他,那麼在他的眼中你就毫無用處可言,他還能夠放過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