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8章 留意下一個當權者(1 / 1)

你不要隻迎合當權者,還要留意明日的權勢者,就像一個老於棋道的棋手一樣,當你走出第一步棋之後,還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走。

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之初,反對者數以千計,連太子也不以為然,一再犯法。商鞅說:“變法的法令之所以不能貫徹執行,是由於上層有人故意反抗。”便想拿太子開刀。可是太子是國君的接班人,是不能施刑的,結果便拿太子的老師公子度和公孫賈當替罪羊,一個被割掉了鼻子,一個在臉上刺了字。當時商鞅甚得秦孝公的寵信,權勢極盛,太子拿他也無可奈何。

然而,正當商鞅的權勢如日中天之時,秦孝公死了,太子繼位,是為秦惠文王,他一上台,他的老師、那個被割掉了鼻子的公子度便出麵告發,說商鞅想要謀反。

商鞅這才是真正的作法自斃,他走投無路,被車裂(即五馬分屍)於鹹陽街頭,家人也被滅族。

常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商鞅其人,作為一個改革家,在政治上是極具遠見的,但他長於謀國,拙於做人。他沒有想到,寵信他的秦孝公不可能陪他一輩子,未來的天下畢竟還是太子的,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得罪呢?熟諳為官之道的人都明白,你不要隻迎合今日的權勢者,還要留意明日的權勢者,就像一個老於棋道的棋手一樣,當你走出第一步棋之後,還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走,走一看二眼觀三,這樣你才能在瞬息萬變的政治舞台上,始終立於不敗之地。而商鞅卻一步把棋走絕,沒有給自己留下抽身退步之地。在改革大業上他是一個英雄,在如何做人上,他卻是個失敗者。

欲在社會上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廣交朋友,引以為援,但若隻顧眼光向上,不及其餘,他日靠山一倒,所謂牆倒眾人推,必遭眾人攻擊,使自己身陷險境。

做人的藝術,其實是一個平衡的藝術,既要左顧右盼,照顧到方方麵麵的利益,又要瞻前顧後,考慮到事情的前因後果。不能隻在一棵樹上上吊,也不能一條道走到黑。

領導者做人智慧:

你不要隻迎合當權者,還要留意明日的權勢者,就像一個老於棋道的棋手一樣,當你走出第一步棋之後,還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