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
德魯克是當代最受推崇的管理大師,曾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IBM公司等知名公司的顧問,著有多部管理學專著,是現代“管理叢林”中經驗主義管理思想流派的創立者和代表人物,他的論著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世界多國廣為傳播,成為全世界管理者、學者奉為圭臬的經典。有人說,管理學的20世紀是德魯克的世紀,從德魯克誕生的那一天開始,管理學就注定要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管理是一門綜合藝術
1954年11月6日,德魯克在這一天出版了《管理實踐》一書,該書的出版標誌著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的誕生,這一天也成了管理學中一個劃時代的日子。
德魯克在《管理實踐》中精辟地闡述了管理的本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在此之前,沒有一部著作向管理者解釋管理,更沒有一部著作向管理者傳播管理,《管理實踐》當屬管理學開山之作。
那麼,是什麼事情促使德魯克要寫這樣一本書呢?原來德魯克在撰寫《公司概念》時,因為需要借閱有關管理方麵的書籍時想到了哈裏·霍普夫。哈裏·霍普夫是一位保險顧問,建立了一座圖書館,該圖書館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多的管理文獻,也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的管理方麵的圖書館。但當德魯克到達哈裏·霍普夫的圖書館後,卻有些失望。因為在成千上萬冊書籍中隻有6本是關於管理的書籍,其中有3本還不完全是有關管理的內容。實際上當時管理書籍是一片空白。
從此以後,德魯克決定把管理變成一門學科,一門綜合藝術。德魯克指出,管理作為一門學科,首先就意味著,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是管理學而不是經濟學,不是計量方法,不是行為科學。無論是經濟學、計量方法還是行為科學都隻是管理人員的工具。但是,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並不是經濟學,正好像一個醫生付諸實踐的並不是驗血那樣。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並不是行為科學,正好像一位生物學家付諸實踐的並不是顯微鏡那樣。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並不是計量方法,正好像一位律師付諸實踐的並不是判例那樣。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是管理學。
德魯克也指出,管理是一門實用學科而不是一門純理論學科。從這一點上來講,它可同醫學、法律學、工程學相比。它所追求的不是知識而是成就。而且,它並不單純是普通常識、領導方法,更不是財務技巧的應用。
對於管理是一門綜合藝術,德魯克解釋說:“管理被人們稱為是一門綜合藝術,是因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認知、智慧和領導力;‘藝術’是因為管理是實踐和應用。在我剛剛涉足管理領域的時候,有許多管理理念來自工程學、會計學和心理學領域,另外更多的來自勞資關係領域。這些不同領域的知識之間是毫無聯係的,而且這些知識單獨存在時效果都不顯著。要知道,如果你隻有一把鋸或一把錘子,或者你從不知道有老虎鉗這種東西,那你是根本做不了木匠活的。隻有當你把工具放到一起使用,擁有一套完整的工具時,才能做好木匠活。”
德魯克在《我認為我最重要的貢獻是什麼?》一文中,認為他最重要的貢獻時寫道:早在60年前,我就認識到管理已經成為組織社會的基本器官和功能;管理不僅是“企業管理”,而且是所有現代社會機構的管理器官,盡管管理一開始將注意力放在企業;我創建了管理這門學科;我圍繞著人與權力、價值觀、結構和方式來研究這一學科,尤其是圍繞著責任;管理學科是把管理當作一門真正的綜合藝術。
德魯克對“責任”、管理人員的“責任”、員工的“責任”以及企業的“責任”談得很多。1973年,德魯克將自己幾十年的知識經驗與思考濃縮到一本書中。這本共達800多頁的浩瀚巨著以其簡潔而濃縮的書名道出了管理學的真諦--《管理:使命、責任、實踐》。這本書把管理詮釋為:管理使命、承擔責任、勇於實踐。更令人驚奇的是,在《管理:使命、責任、實踐》中有多達36處談到“責任”,而一處談到“權力”。在德魯克看來,管理當局隻有在他進行工作時才有職權,而並沒有什麼所謂的“權力”。
德魯克在《後資本主義社會》一書中也指出:“現在我們應該談論責任和貢獻。因為沒有責任的權力根本不是權力,它是不負責任。我們的目標應該是使人們負起責任。我們應該問的是,‘你應該負什麼責任’,而不是‘你應該有什麼權力’。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組織中,管理工作不是使每個人都成為老板,其任務是使每個人都成為貢獻者。”
責任是一個嚴厲的主人。如果隻對別人提出要求而並不對自己提出要求,那是沒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負責任的。如果員工不能肯定自己的公司是認真的、負責的、有能力的,他們就不會為自己的工作、團隊和所在單位的事務承擔起責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