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激勵人性才是管理的真諦(3)(2 / 3)

雖然社會需要公正,人們的生活需要公正。但查爾斯·漢迪指出,公正可能意味著更多的矛盾。公正一方麵意味著給人們應得到的東西,另一方麵意味著給人們所需要的東西。這兩個都沒錯,可是人們往往隻選擇其中一個。不同的依據需要不同的分配方式,而每種方式都會打著公正的旗幟理直氣壯。這些困境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存在。

查爾斯·漢迪在給出了這9種悖謬理論後,也給出了解決的辦法,S形曲線和中國式契約管理。

S形曲線

在查爾斯·漢迪的“悖論式管理”理論中,同樣也將企業的發展過程分成三個部分,並且形成一個從初始,到發展壯大,再到衰落的曲線。任何事物的發展軌跡,都會表現為S形曲線。人生也好,組織也好,都會在搖擺不定中找到自己的上升途徑,逐漸發展,然後是下降和衰退。人們都希望保持上升態勢,但往往等到下降時再尋找新的途徑已經太遲了。

查爾斯·漢迪提出的S形曲線的意義在於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在第一條曲線還沒有消失之前,就找到第二條曲線,以實現持續的增長。那麼,如何使得企業能夠在需要時找到第二條曲線呢?

查爾斯·漢迪指出,要想及時找到第二條曲線,就要假設自己已經靠近第一條曲線的頂部了,這樣才能夠保證企業永遠未雨綢繆。當然,這個假設很可能會被證明是錯誤的,也許第一條曲線還處於艱難爬行的嬰兒期,但問題是作出這樣的假設你又能損失什麼?你隻不過完成了第二條曲線的探索階段,而這種有益的探索則會導致你永遠對第一條曲線給企業烙下的製度烙印保持戒懼,以免企業變成“溫水中的青蛙”。

發現第二條曲線,聽上去平淡無奇,但是它的確有效。此時尋求改變的確是明智的,這是唯一可以維持增長趨勢又同時開創未來之路的方法。遺憾的是,即使這是條明智之路,依然有無數的障礙。開始的第二條曲線意味著要和已經取得了輝煌業績的第一條曲線相比較,從前成功的經驗和用過的經營方式,同新布置的戰略和另一種經營方式會產生劇烈衝突。而且往往會成功地阻斷第二條曲線的設想。無論怎樣困難,想要讓組織具有持續的競爭力,或者有持續的良好發展勢頭,重要的就是及時培育第二條曲線。

對此,漢迪提供的規則是,作為領導者,應當隨時挑戰第一條曲線。當你還沒有發展到A點之時,你對第一條曲線的挑戰隻是設想,不會造成損失。而一旦到達A點,這種未雨綢繆就會形成兩條線的較量,等到第一條曲線開始下滑時,第二條曲線自然就會發展起來。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世界屬於不滿意的人。”

當一個企業渡過始創期的艱難之後,會逐漸走上一條邁向輝煌頂峰的曲線,隨著這條曲線到達自己的頂點--就如同拋物線一樣,用盡了促使自己向上的力量--便必然地回落,直到星隕大地,企業或品牌消失在公眾的記憶當中。如果企業要擺脫這一宿命,就必須在曲線尚未到達頂點之前的A點,采取變革措施,這樣才能保證擁有足夠的時間、資源和動力,使新曲線渡過起初的探索和掙紮的過程。但是遺憾的是,幾乎絕大多數企業都不是在A點,而是在企業已經衰落到B點的情況下,才開始匆匆忙忙地著手改變,而這時企業無論是資源、市場還是人力資源儲備,都已經不具備支持這條新曲線騰飛的動力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管理學家認為:沒有任何一種存在於企業管理中唯一不變的法則,一切都必須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調整自己,以適應現實環境的需求。我們能夠看到的是,過去50年中成功的世界最大的企業,或多或少都在現下的環境中遇到了麻煩,而麻煩的根源就在於他們以為自己在過去的經驗中總結出來的管理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但真正的真理卻是:要不斷地在競爭中取得成功,就必須不斷調整策略而獲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