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需要通過工作來養活自己,養活家人,甚至有些人會因為沒有工作而擔憂。很多人在忙碌工作的同時,渴望得到一種愉悅閑散的生活。因此,查爾斯·漢迪提到,工作令人沉重,我們卻不得不為其付出。令人遺憾的是,同時我們也將金錢作為衡量效率的標準,為了突出效率,組織期望用更少的錢換取更多的工作,而員工期望用更少的工作得到更多的錢。在這場較量中組織獲勝,許多員工被組織拒之門外,但卻要自己承擔閑暇的時間成本。
3.生產力的悖謬
查爾斯·漢迪提出的生產力的悖謬中的生產力是指從更少的人那裏得到更多更好的工作成果。為了提高這種生產力,組織裏隻留下了一少部分人,另一部分人離開進入新的工作部門。查爾斯·漢迪把這些新的工作部門稱為“自為經濟”。當越來越多的人遊離於正規組織,開始加入到自為經濟中時,就能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發達國家就是這樣“發展”的。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樣一來經濟在數據上得到了增長,而在實際上卻會下降。
4.時間的悖謬
查爾斯·漢迪指出,如今,組織要求有更多的靈活性,全職和兼職已經沒有明顯的界限,人們清楚地知道自己工作了過多的時間,但是卻不得不配合組織去追求資產的增長。時間和錢的交易造成了惡性循環。一些人賣出自己的時間以賺到更多的錢,一些人願意用錢來交換時間。為忙人提供工作服務以節約時間,為閑人提供娛樂休閑服務以花費時間。
5.財富的悖謬
如果說世界的經濟增長取決於人類的欲望,取決於人類想擁有的越來越多的東西,那麼這個世界並不缺乏增長的潛力。然而,發達國家中,人口出生率越來越低,未來的顧客也越來越少,更長的壽命使年老的顧客有了更多的貧窮和挑剔,發達國家的顧客在逐漸消失。再看看發展中國家,這些地區的需求成倍增長,可是更嚴重的問題是,他們無力購買發達國家出售的大部分東西,僅僅能購買基本的物品保證自己的正常生活,有限的購買力無法滿足經濟增長的需要。想要讓發展中國家具有相當的購買力,首先需要他們能夠得到技術和資本製造東西賣給發達國家。這又是一個悖謬。
6.組織的悖謬
組織的悖謬表現為需要將各種對立的因素統一起來,需要在兩難困境中尋找適當的平衡。比如,好的組織需要是全球的但同時要是本地的,要擁有大的市場但同時能夠迎合小的環境,要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但同時能發揮員工的自主性。在這些對立中,組織不能二擇一,需要將它們有效地統一協調,不可偏頗。另外,隨著組織的發展,未來組織的主要資產是人的智力。因此,組織這個概念變得不再具有明確的界限,而更像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聚在一起的群體。甚至這個群體不存在實體,“虛擬公司”也因此備受關注。組織變得日益模糊而重要性卻絲毫不減,構成新的組織管理悖謬。
7.衰老的悖謬
衰老是一個可怕的詞彙,但每個人都會衰老。然而每一代人的衰老又有所區別,下一代的人生活將不同於上一代人,如不會經曆戰爭,不需要長久地在組織內部工作,工作和生活的計劃更加隨意。個人的衰老模式已經更改,而社會還遵守著它舊有的運行軌道。每代人都肯定自己不同於上代人,而他們所作出的計劃卻要求下代人與他們一樣。代溝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8.個人的悖謬
對於個人,有些人強調發現真正的自我,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計劃自己的人生,成為自己。而外界卻強調個人的代表性或個人的歸屬性。在越來越多的場合人們被追問代表誰、來自哪個組織。葉居士說一個人要想成為“我”,首先要成為“我們”,隻有依靠別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我,需要依靠組織才能實現個人。
9.公正的悖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