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裏(1)(1 / 3)

蘋果之父史蒂夫·喬布斯

史蒂夫·喬布斯是“蘋果”電腦的創始人之一,是聲名顯赫的“計算機狂人”,1997年被評為最成功的管理者,2009年被《財富》雜誌評選為這十年美國最佳CEO。

雖然史蒂夫·喬布斯創造了“蘋果”,掀起了個人電腦的風潮,改變了一個時代,但卻在最頂峰的時候被封殺,從高樓落到穀底。但12年後,他又卷土重來,重新開啟了第二個“史蒂夫·喬布斯”時代。

網羅一流人才

喬布斯成功法則的第一條便是“網羅一流人才”,他在一次講話中說道:“我過去常常認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頂兩名平庸的員工,現在我認為能頂50名。”

在喬布斯看來,在工業設計或者編寫程序方麵,優秀與糟糕之間的區別非常大,好的設計師要比糟糕的設計師好至少100倍甚至200倍,在編寫程序方麵,優秀程序員也與普通程序員之間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喬布斯一直堅持:員工的才華是公司的一大競爭優勢,這一優勢會使公司優於競爭對手。喬布斯一直努力尋找著某一特定領域的最優秀人才,並使他們成為公司員工。

喬布斯曾說過:“人要麼是天才,要麼是笨蛋,為尋求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值得的。”

早些年,蘋果的總裁斯科特為了節約成本,在喬布斯的默認後進行了裁員,結果導致員工的強烈不滿,董事長不得不臨時接任總裁一職。接下來,為了找到優秀的管理者,喬布斯親自到美國東海岸邀請斯卡利。當時,斯卡利是百事可樂的總裁。在百事可樂,他已經表現出了卓越的管理能力,而且,百事可樂的董事還是他的嶽父。

傲慢的斯卡利問喬布斯:“我為什麼要放棄這麼大一個百事可樂加入蘋果呢?”

喬布斯隻說了一句:“你是想賣你的蘇打水過你的下半輩子,還是想跟我建造一台機器,它能夠改變這個世界。”

結果,斯卡利成了蘋果的總裁。

1981年,喬布斯把麥金塔電腦當做未來的新型電腦,並開始付出努力。麥金塔小組的核心團隊由第一代麥金塔電腦小組組長傑夫·拉斯金組建,但喬布斯親自參與了招聘工作。他召集了蘋果公司和矽穀最優秀的人才。喬布斯不在乎這些人的職位或者經驗,如果他認為某個人能作出成績,他就會盡全力把這個人吸引過來。

1982年初,這個小組的成員有20多人,個個精明幹練,熱情十足,有原則,對工作全力投入。另外,這些人的共識是創造一台讓世人驚訝的電腦,這種意識比對金錢和職位的渴望還要殷切。他們都像喬布斯一樣,屬於那種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深受反文化潮流的影響,也自命不凡,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因此,他們打的如意算盤是兩年內推出一台最棒的電腦。最終,他成功了。

喬布斯從來沒有學過管理,所以,在人才選拔中,他有他自己的選拔方式。

在為麥金托什機構的設計選拔人才時,喬布斯一般隻問兩個問題:一是你吸過多少次毒品;二是你是什麼時候失去童貞的。

喬布斯在乎的不是問題的答案,他在乎的是對方如何思考這些問題,以及他們在思考這些問題時的態度。

據說喬布斯在選拔人才上還有一個最怪的方式,就是帶著應聘者去玩電子遊戲,如果應聘者玩得好,就一定會被錄取。

雖然喬布斯選拔人才的方式有些另類,其中有些方式可能不適合現代企業,但他的確為蘋果選拔到了很多優秀的人才。

喬布斯總是抓住核心人員,而蘋果總是擁有或控製著他們所做的所有事的核心技術。一名剛進入蘋果公司的設計師年薪在20萬美元左右,比行業平均水平高50%。

年薪比同行業水平高也許並不稀奇,稀奇的是喬布斯總是誇耀他的設計團隊是世界上最棒的設計團隊,強調這個團隊所做的工作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改變世界。另一方麵,幾乎每一個進入蘋果的員工都能感受到喬布斯不斷傳遞給他們的信息……他們是多麼的與眾不同。喬布斯回歸蘋果後,在推出的PowerMacG3的廣告詞中有這樣一段話:“這裏有一些特立獨行的人,他們與社會不同調,在方圓規矩中不協調,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他們是規則的破壞者。你可以引述他們的觀點,或是不同意他們的見解,以他們為榮或是鄙視他們,唯一無法忽略的事,就是忽略他們。因為他們改變了世界,使人類得以進步。當時有人稱他們為瘋子,現在被視為天才,因為不同凡響,才能改變世界,就像你選擇了蘋果計算機。”

在這樣口號的激勵下,有哪個團隊不會忘我地工作呢。

喬布斯說過:“我一直認為,我工作的一部分就是保持我所在組織員工的最高水平。”因此,喬布斯發明了“A級小組”。喬布斯總是在為員工布置隻擁有A級參與者的目標,通過這些A級目標,來篩選出與之適應的A級人才。而且喬布斯也認為,小型的A級小組工作效率要比大量的工程師和設計師組合成的團隊的效率更高、更有效。也正是基於此,喬布斯一直保持蘋果核心技術團隊的小規模發展,很多項目的運營也都是由精選的設計師、程序員和管理人員組成的A級小組在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