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李·艾柯卡
在美國、在商業界,他是一個傳奇性人物,每個月都有成百上千個團體、單位邀請他去演講。無論在美國的哪個城市,隻要他一出現,就有許多人圍著他,要他簽名留念。這個人就是李·艾柯卡,他的傳奇故事在汽車界流傳了已經20多年了。
李·艾柯卡22歲時以推銷員的身份加入福特公司,25歲成為地區銷售經理,38歲成為福特公司副總裁兼總經理,46歲升為公司總裁,成為唯一可以與“國王”亨利麵對麵進餐的紅人。54歲時,李·艾柯卡以總裁身份加入瀕臨破產的克萊斯勒公司,把一個即將宣告破產的克萊斯勒拯救過來,並在1984年使該公司贏得了24億美元的利潤,這比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此前60年利潤的總和還要多!他也因此聲名鵲起,成為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
除了質量問題任何事情都可以爭論
質量是一個企業的立足之本,產品質量的好壞不但決定著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而且決定著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和發展。所以,“以質量求生存,以品種求發展”已成為廣大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
人們常說,產品質量是一個企業進入市場的“通行證”、“敲門磚”。一個企業要想使產品快速占領市場,其前提條件就是產品的質量要過硬。艾柯卡就是一個非常注重產品質量的人。
艾柯卡到克萊斯勒後,發現克萊斯勒的產品不僅樣式落後,質量上也有很大問題,其中質量最差的兩款車就是Aspen和沃拉爾車。Aspen和沃拉爾是在1975年上市的,當時,克萊斯勒亟須現金,因此,在沒有完成設計、測試再生產製造的全過程的情況下,就匆忙將Aspen和沃拉爾推向了市場。
徒有其表的AsPen和沃拉爾存在很多質量上的問題,當車主腳踩油門時,引擎會自動熄火,刹車有時候也會失靈。AsPen和沃拉爾推出後,至少有350萬輛車被送回經銷商處做免費維修。回顧克萊斯勒過去20多年的汽車曆史,沒有比AsPen和沃拉爾兩款車更讓顧客失望和不滿的了。
另外,艾柯卡還發現,即使機械狀況良好,沃拉爾的車子也會出現生鏽的問題。1980年,克萊斯勒因沃拉爾車生鏽問題花掉了1.09億美元。即使是修理後的汽車價值也直線下降,這極大地損害了克萊斯勒的形象。
艾柯卡甚至有些不敢相信:這還是大名鼎鼎的克萊斯勒嗎?艾柯卡知道,雖然賣車的訴求點是款式和價格,但是要想把車賣出去還要靠質量。如果車的質量不好,即使是好廣告也幫不上忙,甚至記者會或是公開展示都起不了作用。艾柯卡深知,如果不解決克萊斯勒的產品質量問題,要想使克萊斯勒起死回生是不可能的。為了提高汽車的質量,艾柯卡倡導成立了美國汽車工人工會和克萊斯勒質量管理計劃委員會,艾柯卡還特地邀請已退休的漢斯·馬賽厄斯出任這方麵的顧問。漢斯·馬賽厄斯曾任福特車係總工程師,後來又負責整個福特汽車公司的生產,他對福特汽車的質量所作的貢獻無人能及。漢斯·馬賽厄斯到克萊斯勒後,製定了一係列關於質量管理的製度,這些製度對提高汽車的質量很奏效。
在改善汽車的質量上,喬治·巴茨也幫了艾柯卡大忙,喬治·巴茨在艾柯卡到克萊斯勒之前就已經在克萊斯勒了。他為艾柯卡負責質量監督的工作,在所有有關質量的問題上他是最高負責人,艾柯卡也特別為喬治·巴茨成立了一個獨立的部門來對產品進行監督。
在克萊斯勒,艾柯卡無時無刻都在強調:“質量是本公司最關切的重點,我相信這種想法也已下達至每一位成員。”
艾柯卡還規定:除了質量問題,任何事情都可以爭論。但是講到質量問題時不能彼此攻擊對方,質量不能被當做討價還價的本錢,也不能成為一個勞資關係妥協的條件。“1979,漢斯·馬賽厄斯和喬治·巴茨帶了一份引進250位新人到工廠以改善質量管理的建議書來找艾柯卡。以公司當時的情況來說,實在是養不起這些人的,但是艾柯卡還是批準了這份建議書,因為克萊斯勒要想繼續留在市場上並有所作為的話,一定要有質量好的產品。
在艾柯卡的嚴格要求下,克萊斯勒的汽車質量終於有所提高,重新迎來了客戶群。
一個企業要在競爭中乘風破浪,立於不敗之地,靠的是什麼呢?靠的是優良的產品質量。如果說水是生命之源,那麼質量又何嚐不是企業的生命呢?任何企業,若想在星羅棋布的同行中立足,若不講求質量,注重信譽,後果不堪設想。
產品質量對於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業必須在質量管理中推行全麵質量管理模式,層層把關,人人負責,才能把質量問題控製在每一個產生的源頭。質量管理沒有永恒的答案,隻有永遠的問題,質量管理是在持續不斷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規範起來的。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是企業力求卓越的質量意識;打造著名品牌,奉獻精品產品,是企業生產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