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宋春陽:健康養殖是未來方向(1 / 2)

宋春陽:健康養殖是未來方向

商道

作者:孫夢 秦榕蔓

今年1月,《商周刊》開辦了《新農夫》欄目,短短兩個月,《商周刊》記者多次深入基層,圍繞老百姓關心的食安問題采訪了青島市多家養殖企業。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這些企業或使用傳統的原生態養殖方式,或采取集約式現代化養殖,或是半土半洋、中西合璧的特色養殖,中國的養殖企業家們就百姓所需的安全、健康、環保養殖模式交上了多份答卷。

養殖業存在許多“痼疾”,抗生素濫用引發的藥物殘留問題、違規添加激素類藥物等,長期困擾公眾。中國養殖業今後發展方向是什麼?哪種養殖模式更符合安全、健康、環保的養殖要求?就這些問題,《商周刊》記者專訪了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宋春陽。

公眾對養殖業的誤解

《商周刊》: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養殖業飛速發展,肉、禽、蛋等副食品從嚴重缺乏到目前種類繁多、供應充分。與此同時,食品添加劑濫用、藥物殘留等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中國養殖業發展中的一個難題。您對我國養殖業的行業現狀作何評價?

宋春陽:當前,中國的總體養殖環境還算安全,正在朝著健康養殖的方向發展。不過,我國養殖業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準入門檻低、缺乏監管和規範、過度競爭等。

此外,公眾對養殖業的認知還存在一些誤區。比如,添加劑的問題,事實上,添加劑分為營養型添加劑和生長促進劑等。在營養性添加劑中,多維素(維生素)添加劑、微量元素添加劑、氨基酸添加劑,適量添加這些添加劑能更好地促進動物生長發育,並不會影響產品質量。而激素類添加劑、抗生素等,其促生長、抗病能力雖被國際上肯定,但這種添加劑容易使動物產生抗藥性,並且會在產品中產生殘留,間接影響人的安全。

《商周刊》:這種藥物殘留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危害大嗎?

宋春陽:影響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大。在無公害食品藥物添加劑使用規範中,明確規定了可使用抗生素的種類、使用劑量,以及它的停藥期。使用抗生素的動物在屠宰前規定時間停止用藥,經過一段時間可以將藥物殘留排出體外。

健康養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商周刊》:據了解,中國是抗生素消費大國,其中一半以上的抗生素用於養殖業。有人稱,“中國養殖業離不開抗生素”,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宋春陽:中國人口眾多,對肉、禽、蛋等副食品需求量大,而我國養殖業正逐漸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這就造成了引種頻繁,養殖密度加大,與此同時,養殖環境、設施設備等條件卻沒跟上養殖業的發展步伐,使得動物抵抗力下降,發病率上升。如糞汙處理技術達不到標準,引發了很多疫病防控和環保問題。

另外,我國養殖業采用活體運輸較多,比如從外地運來的活豬出現疫病,在運輸過程中,沿途會傳染其他地方的動物,增加動物發病的幾率。

其實,在美國部分抗生素、激素是允許使用的,因為他們的法律很嚴格,抗生素的停藥期、使用劑量都有嚴格的規定。我擔心的是,現在我國企業執行和政府監管還不到位,會存在一定程度的藥物亂用、濫用問題。

《商周刊》:防疫為什麼也要使用抗生素?疫苗不是更好的選擇嗎?

宋春陽:事實上,中國疫苗研發速度相對滯後,沒有跟上養殖業的發展速度和新的疫病出現的速度。如果我們疫苗研發速度較快,質量較好,可以控製一些傳染性疾病,我們就沒必要用抗生素。

另外,獸醫水平有待提高,有些病判斷不準確,診斷不出來。比如本來是病毒病,病毒病用抗生素沒用,很多獸醫不知道,就亂投藥,亂治療。

《商周刊》:現在獸醫的診斷水平參差不齊,這與人才缺失有很大關係嗎?

宋春陽:目前來講,養殖專業的畢業生人數並不少,但是真正下到生產一線的寥寥無幾,大部分是去了飼料廠、獸藥廠。主要是因為養殖行業的工作環境比較差,也比較辛苦,而且大多數養殖場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一般年輕人不願意從事這種工作。

不過現在大型的養殖企業都在轉型,還有很多大型集團踏入養殖行業,他們采用的設備、設施都很高端,很多設備設施都是采用計算機智能化控製,可以給畜禽自動送料、自動飲水、自動清糞,這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飼養員素質不足的問題。

其實,要想成為這個行業的能手,最好先去養殖第一線幹幾年,積累實際經驗。之後無論你從事技術工作也好,為養殖企業提供售後服務也好,都有—定的基礎。

《商周刊》:對於抗生素濫用,有沒有比較好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