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緊抓住產品價值的根
管理
作者:王超
營銷的原點在於顧客需求,營銷的動能在於把需求轉化為價值產品。
營銷的本質就是實現交換。這種交換行為萌芽於人類社會分工開始,出現剩餘產品的物物交換,有了貨幣之後,演變為交換行為更為便利、交換內容更為豐富、交換範圍更為廣闊、交換形式更為多樣的商業貿易行為,貫穿於人類文明發展史中。
然而,我們要看到的是,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交換的外部環境及形式如何嬗變,交換行為產生的驅動力,仍舊是需求!沒有需求,就不會有交換行為的產生,營銷也就不複存在。因此,營銷的原點在於顧客需求,營銷的動能在於把需求轉化為價值產品。對顧客而言,隻有滿足了自身的某個需求,產品才具有交換的價值。非洲部落賣鞋的營銷故事,正說明了這一點。即使是大牌設計師設計的時尚名鞋,價值多麼昂貴,在不穿鞋的非洲部落裏,因為沒有需求存在,幾乎和沒用的廢物一樣,價值為零。這個故事中那位高明的營銷人員看到了一個大市場,同樣基於營銷的需求價值論,他看到的是一個需要挖掘和引導、慢慢培育穿鞋需求的未來市場。當然,他所在企業能否等到需求形成市場的時候,那就另當別論了。
移動互聯網時代,B2C、C2C、P2C、O2O,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湧現。互聯網開辟了與傳統商業格局不一樣的新世界,湧現出黃太吉煎餅、雕爺牛腩、西少爺肉夾饃等互聯網品牌。這些品牌利用互聯網的新資源,采用與傳統商業完全不同的遊戲規則,快速脫穎而出。外星人大會、美女老板娘、開豪車送煎餅、知名VC估價4000萬元的創業故事、@朋友就會與品牌創始人互動等萬花筒般的營銷技法,使得2012年黃太吉紅遍微博,大家紛紛找著去吃這家煎餅。然而,成名後的熱銷勢頭很快冷卻下來。相對中立的大眾點評數據給出了原因:在對建外SOHO旗艦店的1080個評價中,差評高達60%。有食客做出了這樣的評價:“再多的互聯網思維,也要回歸到產品本質:口味、價格、位置。” “口味、價格、位置”,這就是一個餐飲的產品價值。東西不好吃,再炫的營銷技法,也黏不住食客的胃。如果說顧客第一次用錢換來的是盛名之下的新鮮體驗,那麼要形成後續的持續交換,必然是食物自身給消費者帶來的美好體驗,這是餐飲產品的根本價值所在。雕爺牛腩、西少爺肉夾饃同樣戴著互聯網思維的光環,以極具衝擊性的話題在網絡上打頭陣,都以錯位矛盾吸引眼球持續營銷,都宣傳要做到極致的用戶體驗,都開始被熱捧、學習,但最終都被懷疑“熱情逝去之後,能走多久”。
另一個現象來自傳統商業領域。2012年,維達新上市產品“超韌係列”被認為是維達這麼多年來上市業績最成功的產品。作為成長於傳統商業環境的品牌,維達的營銷手法沒有互聯網品牌那麼炫目,產品推廣方式也是中規中矩的廣告傳播,但“濕水不易破”的產品切中消費者對好紙巾的需求,對消費者來說,產品價值凸現,值得交換。因此,在一樣的團隊操作、一樣的經銷商隊伍、一樣的推廣方式下,維達的“超韌係列”業績飄紅,動銷良好。
互聯網創造了商業新模式,也創造了營銷新資源,如新的溝通方式、新的傳播資源、新的渠道資源、新的商業關係、新的品牌體驗等,毋庸置疑,這給傳統商業競爭格局下已難插足的新生品牌製造了機會,如三隻鬆鼠、阿芙精油、江小白白酒等。但以上兩種現象表明,無論在充滿營銷新技法的互聯網領域,還是依循傳統營銷方式的傳統商業領域,營銷路軌不一致的兩個領域,唯一的交集點在於是否抓住了滿足需求為先導的產品價值,具備持續達成顧客交換行為的驅動力,這是營銷的根,這個根,因循時代環境的變化,可以生長出不同走向的枝條來,但隻要根抓得牢,不管哪一個走向的枝條都會開花結果。
(編輯:王 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