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小貸企業的對策與出路
市場
作者:王玉
在眾行業“互聯網思維”滿天飛的時代,小貸行業同樣不能置之度外。
小額貸款(簡稱小貸)行業這兩年的日子並不好過:一方麵,經濟大環境不理想,互聯網金融衝擊大;另一方麵,一些小貸公司轉型步伐遲緩,造成了利潤下滑、經營困難的窘境。小貸企業的出路在哪裏?
本刊記者特別專訪了一金所董事長、創始人苗小軍,為我們解讀互聯網時代小貸企業的出路和對策。
CMMO:目前小貸行業的競爭格局是什麼樣的?
苗小軍:中國小貸企業目前大約有8000家,注冊資本不到1萬億元,再加上民間的借貸組織,中國小貸行業規模大概有5萬億元。
現在小貸行業的競爭可以說已經從藍海走向紅海,第一階段的競爭已經結束,開始進入垂直發展階段,即更加注重品牌,更加注重服務。有品牌、有資金、有管理能力的企業會脫穎而出。整個行業由分散經營向集約化發展,未來將呈現三個趨勢:連鎖化、品牌化和互聯網化。
CMMO: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你們的發展戰略是什麼?
苗小軍:我們將專注於互聯網金融,做線上線下整合的金融創新產品。2013年,中國P2P網貸迅速發展,可以說是互聯網金融元年,經過這兩年的發展,互聯網金融規模已經突破2700億元,我認為其未來的成長空間會更大。
互聯網金融3.0時代已經到來,傳統的P2P、人人貸、快捷貸是1.0時代的金融服務模式,個人對個人,企業對企業。我們要替代原有的模式,選擇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創新領域。
CMMO:您認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小貸市場有什麼影響?
苗小軍:目前影響不大,小貸行業有5萬億元左右的規模,互聯網金融隻占到很小一部分,但是未來線上力量會逐漸壯大。“80後”“90後”會不斷成長,自己創業成為企業主,當他們成為主流以後,我們的金融就互聯網化了,因為他們是在互聯網的環境下長大的。現在我們的需求方和投資方大多是“50後”“60後”“70後”,當“80後”“90後”成為主流,也許三五年後線上的交易量就能和線下持平,甚至超過線下交易。那時是真正的互聯網社會,不再分線上與線下,而且相互融合。大家的溝通方式、生活方式等都是通過互聯網來完成。
CMMO:與傳統的金融業務相比,您覺得互聯網金融有什麼異同點?
苗小軍: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相比,客戶沒有發生變化,客戶需求也沒有變化,但企業的商業模式、銷售渠道、消費模式在發生變化。以前線下的貸款,每個人可能隻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貸款。互聯網時代到來了,我們從熟人社會走向了陌生人社會,所以交易對象改變了。
CMMO:就目前企業的發展而言,你們的主要困惑和問題是什麼?
苗小軍:中國的信用環境不好,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環境也不好,所以外部環境會對我們的創業過程產生一定的阻力,不過這些都是必須麵對的事情,外部環境在不斷地變化,我們也要因變而變。
過去小貸行業的發展有一定的政策法律風險,但是我相信這屆政府在這個領域一定是開放的,不會設置那麼多條條框框,這也是我們關注的問題。我們會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做事情。
CMMO:請苗總展望一下小貸行業的未來。
苗小軍:我個人定義小貸行業是微金融行業,針對個人和中小微企業,過去10年,中國通過大的金融機構投資帶動經濟的發展,但是未來10年,中國需要通過內需、通過消費帶動社會的發展。現在這一塊在GDP中占比較低,國強民窮,未來要靠老百姓的消費帶動,讓每個中國人都真正富起來。
中國的中小微企業為中國提供了90%以上的就業,60%以上的稅收,但是貸款隻占銀行貸款的20%。互聯網金融可以打破陳規,提供一個新的融資渠道,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起來,要靠中小微企業。新一屆政府也會鼓勵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因為它能夠帶動中小微企業的發展,能帶動消費。所以P2P網貸的未來一定很輝煌。我們在這種大的背景下進行創新,這是曆史使命,也是社會責任。
(編輯:藍 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