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敵人象是中國軍隊
雲山,是朝鮮平安北道雲山郡政府所在地,以金礦出名,也是朝鮮北部的交通樞紐,有通向東北的雲(山)溫(井)公路,通向西北的雲(山)昌(城)公路,通向東南的雲(山)寧(邊)公路,通向西南的雲(山)博(川)公路。北有三灘川,東有溫田川,西有龍興江,南有九龍江。城區周圍群山連綿,山上密林覆蓋,山穀河流縱橫。
雲山及附近地區的山嶽地帶,有利於徒步行軍和夜間作戰,清川江流域是比較平坦的低窪地帶,也便於機動。由此往北,是與清川江並行而綿亙的狄逾嶺山脈,北麵的江南山脈綿延到鴨綠江,形成一種便於抵禦來自清川江溪穀方向進攻的地勢。
10月25日下午,韓1師繼續與當麵之敵作戰,不久“前麵的敵人象是中國兵,不,是中國軍隊”的消息不脛而走,在韓軍官兵中形成了一種異常的氣氛。日本人說,這大概可能是韓國人對有史以來曾幾度統治朝鮮半島的中國人的一種畏懼心理在作崇吧。然而,16時過後,韓1師收到美第1軍下達的總追擊的命令,發起了夜間攻擊,各種槍炮聲通宵響徹夜空,而戰況卻未見進展。擔任正麵阻擊任務的中國人民誌願軍第360團官兵倉促上陣,依托臨時構築的野戰工事,頑強抗擊,堅守陣地兩天三夜,未使當麵之敵北進一步,有力保障了40軍主力在兩水洞、溫井方向的作戰。
10月27日上午11時,在朝鮮雲山,美軍從日本蘆屋空軍基地飛來的10架119運輸機進行了成功的空投,韓國第1師得到空中補給後,下午開始轉入進攻。其中第15團進至262—199—212高地一線;第12團由龍浦洞北側棱線進至南麵的河川一線;第11團打通了補給線。韓國人說,敵人抵抗得很厲害,用猛烈的炮火才將其壓倒。回憶此次戰鬥,韓國軍隊得到的印象是:中國軍隊善於挖壕,很會偽裝,戰鬥頑強,堪稱是土工作業的天才。
根據韓軍陸軍司令部的命令,由於戰事危機,剛剛履新的劉載興等一批人各回原崗位任職,這樣隻當了不到三天軍長的白善燁又恢複為第1師師長,他立即到設在雲山小學的前進指揮所,親自實地了解敵情。白善燁,畢業於滿洲軍官學校(在中國沈陽),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參加了日本設在中國的“間島特設隊”中的朝鮮人部隊,曾作為“滿洲國”軍的中尉參加了中國華北地區的熱河作戰,在擔任情報軍官時能力出眾,建立過功勳。可以說,白善燁很了解中國軍隊。根據現場觀察的結果,他判斷:“當麵之敵,不是參加朝鮮軍隊的中國軍隊,而是純粹的中國正規軍,其兵力為擁有1萬人的完整的1個師”,並向偶爾到現場的美第1軍米爾伯恩軍長報告:“雲山周圍全都是中國的正規軍,總之,有很多兵力。”美國軍方認為對於中國來說參戰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在朝鮮軍幾近毀滅的時候已喪失了參戰時機。少數誌願兵參戰是可以預想的,大部隊的介入是不可能的。白善燁“Many many Chinese!”的警報隻是一種誇大的情報而已。沃克將軍甚至是這樣比喻的,畢竟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還有很多墨西哥人呢。
10月29日早晨,連續進攻第三天的韓國第1師,在炮兵彈幕射擊和緊密的航空火力支援下,再次向西北方發起攻擊。韓軍進攻後,發現敵人的裝備差、火力弱,是中、輕型迫擊炮以下的步兵火器為主,但他們依托經過偽裝的深塹壕進行了極頑強的抵抗,所以,進攻毫無進展。韓1師第15團主攻262高地,第12團向龍浦洞北側高地實施進攻,盡管敵軍遭到反複炮擊和轟炸仍毫無畏懼,韓國軍隊每迫近一步,都有下雨般的手榴彈劈頭蓋臉地拋來。麵對如此頑強的防禦,韓軍一籌莫展,對於與中國軍隊交手,除了白善燁師長外,其它人都蒙在鼓裏。
實際上在此防禦的是中國軍隊第39軍的部隊。該軍於29日全部進至雲山周圍地區。第117師位於雲山東北的馬場洞地區、第116師位於雲山西北的鷹峰洞地區、第115師主力位於雲山西南的龍興洞地區,從而對雲山地區韓國第1師構成三麵包圍,並堅決阻擊韓國第1師的西進、北犯。
10月29日當天,李承晚在平壤市政府廣場上發表了著名的號召民族大團結的演講,受到平壤市民的熱烈歡迎,市政府廣場被擠得水泄不通。韓1師白善燁師長奉命回到平壤負責總統的安全工作。李承晚演講結束後,走下講台與市民們親切握手,場麵感人。隨後,白善燁返回雲山前線。
(二)該死的換班
10月30日早晨,美第1騎兵師在雲山以南的龍山洞設立了師指揮所,部隊集結完畢,該師的任務本來是“超越韓國第1師,向朔州附近突進”,由於傳說右翼崩潰、並得到情報說在雲山西南有兵力不明的敵人,騎兵師霍巴特·蓋伊師長便決定首先把第8騎兵團派往雲山準備進攻,同時,以第5騎兵團在其後方擔任掩護,似乎考慮看看情況再說。下午,美第8騎兵團一麵望著左邊山間升起的奇怪的煙火一麵北上,到達了激戰中的雲山。韓國第1師的戰線與昨天沒有什麼不同,而右翼的第15團卻被敵人步步逼近。美第10炮兵群享利上校以確鑿的證據向第8騎兵團帕爾馬團長和參謀說:“當麵之敵確實是中國軍隊”,但是,周圍沒有一位軍官相信他的話。後來,第8騎兵團有的參謀說:“團有這樣一種傾向:與其說是對這個情報有懷疑,不如說是不願意相信”。這種傾向造成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導致了以後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