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軍大膽冒進
根據誌願軍確定的第二次戰役西線作戰部署,第38軍、42軍穿插迂回殲滅韓7、8師,打開戰役缺口;第40軍將韓美軍割斷;第39、第66、第50軍同40軍一起,保持戰線完整,積極鉗製和抓住各自當麵之敵,並求得殲敵一部。
11月25日,聯合國軍中路作戰的美第9軍,大膽冒進,正麵以兩個師六個團並列攻擊的方式向北推進。其中第25師沿九龍江兩岸經立石向雲山,第2師沿清川江兩岸向熙川進攻。攻擊的具體隊形是這樣的:右翼第2師並列展開第38、第23、第9團,隻有1個連為師預備隊。左翼的第25師也是將第35、第27、第24團並列展開攻擊。而且兩個師在前進時,均以摩托化偵察隊為前導偵察作戰機動道路,後麵以連排為單位按梯次慎重跟進。
誌願軍第40軍的任務是:向西倉穿插,割裂韓軍第2軍與西麵美軍的聯係,保障德川、寧遠地區的作戰。24日晚,第40軍開始向龍川山、西倉方向前進。此時,美第2師已經進占新興洞和蘇民洞,其基本布勢是:以第9團夾清川江兩岸,控製清川江渡口,主力位於新興洞;以第38團位於蘇民洞;以第23團及配屬的3個野戰炮兵營位於球場及以北地域,作為師預備隊。
25日從中午以前起,美第2師遭遇逐次出現的誌願軍第40軍,前進受阻。而且,當發覺時,各營、連都已被包圍或受到側擊,退路被切斷了。誌願軍40軍是潛伏在聯合國軍進攻路線的兩側,讓他們走過去以後轉入進攻的。因為美軍的偵察兵大都乘車,所以無法發現潛伏在山裏的中國軍隊。誌願軍埋伏在預有準備的塹壕內,用預先標定的輕、重機槍掃射,並乘勢發起反擊。美軍急調炮兵支援從正麵發起衝擊,但為時已晚,美軍陷入進退維穀,被動挨打的處境。
誌願軍第40軍決心,25日晚發起進攻,以第119師首先殲滅蘇民洞、龍水洞之敵,然後繼續向西倉穿插,分割德川與價川之間的聯係;以第118師攻殲新興洞和柳洞之敵;第120師以1個團強渡清川江,攻占魚龍浦及江東岸高地,阻擊球場之敵北援,堵擊新興洞敵南逃,主力位於清川江西岸,保障軍主力翼側安全。
月色是迷人的,但是,朝鮮戰爭的星月之夜、黃昏拂曉,卻成了美軍的噩夢。
(二)“貝克連”的牛肉咖啡
11月25日,在朝鮮,清川江畔,美2師第9團3營B連——貝克連正在吃早飯。全連官兵吃完了玉米牛肉雜燴,喝完了咖啡,愉快的站起了身。貝克連由新兵和老兵、美國兵和韓國兵混合組成,實有人員129人(白人占60%,黑人占30%,韓國兵占10%),幾乎所有官兵都沒有攜帶鋼盔、大衣和食品,彈藥也隻有最低的攜
行量(步槍彈16-30發,輕機槍彈4箱,60迫擊炮彈60發)。幾個美國士兵邊吃邊發著牢騷,一個說,團裏每次打仗時,貝克連都打頭陣,現在我們又接受了一個苦差事。一個接著說,我想未必會打多少仗,鋼盔又沉又礙手礙腳,路上讓我扔掉了,倒是剛發下來的絨線帽很暖和。另一個說,咱們每人帶了一枚手榴彈和16發子彈我看夠用了,罐頭、鍬鎬和行李太沉了,我都不知道它們在哪兒啦,背空背囊行軍還可以讓人忍受,反正下午要靠35名韓國民工把食品和行李背上來。滿腹牢騷、思想麻痹、彈藥不足、怕死怕苦,這是當時美第8集團軍一個典型連隊的狀況。
25日上午,美2師第9團團長查爾斯·斯隆上校正在觀察周圍的戰場,同時下達了進攻命令。“貝克連迅速前進,要盡快奪取219高地;喬治連和福克斯連要注意協同配合。”10時左右,第9團貝克連根據團長的命令向219高地搜索前進,其先頭排端著槍貓著腰登山前進。219高地呈馬鞍形,俯視清川江,是由一連串的低矮山丘組成,上麵布滿了鬆散的石塊和密密的灌木。美軍上坡時比較順利,沒有遇到任何的抵抗,當貝克連一部接近219高地西側的小山峰還有20米時,突然有20多枚手榴彈象冰雹似地飛來,爆炸聲在山穀中回落,黑煙覆蓋山頭,打破了眼前的寧靜,新的戰鬥開始了。守衛219高地的是誌願軍第40軍120師359團8連,他們等了敵人好長時間了。美軍繼續攻擊,並占領了前沿的一個無名高地,中國軍隊在219高地上,白天雙方你來我往進行了激烈的交戰,但規模都不大。貝克連的威廉·華萊士上尉親自帶領衝擊,一支耳朵被迫擊炮彈片削掉了一半,但美軍仍然無法占領中國人的陣地。美第9團斯隆上校拿起話筒,用無線電向第2師指揮部報告說:“我想這裏十分困難;這也許是真家夥;我們最好觀察一下”,但師部的回答是,繼續攻擊。
這天夜裏,皎潔的月亮升起,氣溫-15℃,十分清爽,但也是以一個嘈雜可怕的夜晚,晝間潛伏在穀地裏的中國誌願軍利用夜暗從美軍的間隙滲透進來,幾乎同時對美第9軍的全縱深展開了進攻。然而,占領219高地西側小峰的美第9團貝克連卻沒有受到攻擊,周圍的槍聲雖然激烈,美軍官兵們珍惜這個穩靜的機會,暫時打個盹,並欣賞一下朝鮮半島的月亮。
夜半時分,軍號的聲音劃破了貝克連這為時不久的寂靜,誌願軍第40軍第120師359團8連開始攻擊,將美第9團貝克連壓縮在219高地一側的兩個小山包:一個小山包上有14人,另一個小山包上有40人左右,他們麵對著10倍、20倍之多的中國人,在巴掌大的山頂上,雙方隻能進行近距離的手榴彈戰。美軍貝克連的西奧多·韋瑟雷斯中尉在人多的這個山包堅持戰鬥,中國人衝到離他們不到6米的散兵坑裏,並向山頭擲手榴彈;山頂地域狹窄,他們隻能把手榴彈踏開或在爆炸前把它們甩開。激戰中不時可以聽到一陣刺耳的哨音,然後中國人便跳出散兵坑,試圖衝上山頂。美國兵也抓住了規律,利用誌願軍的哨音進行反擊,保留好稀有的手榴彈,直到聽見哨音,哨子一響,他們就把手榴彈扔下山坡,中國人十多次重複了這種錯誤,傷亡慘重。戰鬥間隙,韋瑟雷斯中尉給150米以外的另一個山包的本連黑人軍官溫中尉打電話說,“向我們靠攏,這裏的情況好一些。”溫中尉同意了,並命令其它人,“做好跑過去的準備,我掩護你們。”這位軍官身高體壯十分勇敢,盡管彈藥已經告罄,他俯身抱起一大堆石頭和罐頭食品,隻身站到毫無屏蔽的山包邊緣,把石塊和食品砸向不到8米外的中國人頭上。然而,就在溫中尉轉身離去之際,一枚中國人的手榴彈在他頭部上方爆炸,削掉了他的半邊臉,躺在了山上,當其它人要給他包紮和打麻藥時,他擺手拒絕說,“給那些傷重的人用吧。”溫後來由於失血過多而暈倒並被抬走,美軍也不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