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師的愛情(1 / 1)

大師的愛情

愛路芳蹤

作者:張毅靜

俄羅斯作家屠格涅夫,以寫愛情小說著稱。他那一部部聞名於世的傑作,都有十分細致、真切、動人的愛情描寫,或纏綿悱惻,或愁腸百轉,或魂牽夢縈,或銘心刻骨,堪稱人類愛情生活的“百科全書”。但是,這位描寫愛情的大師,竟是一個終身未婚的人。

1818年,屠格涅夫出生在一個世襲貴族之家。優越的生活環境,上流社會的教養,加上魁梧的身材、出眾的相貌,讓他的身邊從不缺乏女人。但是一個叫波麗娜·維亞多的女人卻住在他的靈魂裏,不離不棄,陪伴了他一生一世。

他們相逢於1843年秋天。那年法國文學家路易·維亞多的妻子波麗娜·維亞多來到彼得堡,她年僅20歲,是著名的歌唱家。25歲的屠格涅夫對她一見傾心。波麗娜的崇拜者少說也有一打,屠格涅夫並不是最出眾的一個,可她偏偏看中了他。

她第一次吻他時,他便想到了豬籠草,那種生在南美叢林的食肉植物,深不可測而微微開啟,貼近的時候感覺那麼輕柔,是一種撫觸,而袋底的蜜液是最徹底的誘惑。那些飛蟲或蝶,隻能身不由己地、奮不顧身地陷入,然後被吞噬。他覺得即使死去,唇上如果能留有她的甜蜜,連隕落都可以羽化登仙……

1845年,波麗娜所在的意大利歌劇團結束了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巡回演出,離開俄國。屠格涅夫失魂落魄、茶飯不思,煎熬了數日,居然不顧一切,辭去了內務府辦公廳文官的職務,去追尋波麗娜·維亞多。從遙遠的俄國追到距巴黎60公裏的一個莊園,他們重逢了!

在這段歲月裏,屠格涅夫白天寫作,晚上就去拜訪波麗娜一家。她外出時,他經常一天寫好幾封長信向她表達情感和談論各種事情。誠摯熱烈的愛情激發了他的寫作熱情,一部部動人心弦的小說相繼問世。屠格涅夫名聲大噪,而波麗娜是他作品的第一個讀者和評論者。

他們兩個不可能隻是精神戀愛,在這個充滿欲望的人世間,人們都是赤裸裸的肉身,纏綿、繾綣、荒謬——到最後是徹底的沉溺和誘惑。

情愛是什麼?應是百蝶穿花,雲動影來,千般顏色百般好。而他們生活的那個時代,那種環境,能夠給他們提供畫屏上永遠不褪色的春天。那樣的春天,是古今中外有情人夢寐以求的樂土。

1864年,波麗娜結束了在巴黎的演出,全家一起遷居德國巴登。滿以為“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但想不到的是,屠格涅夫又長途跋涉跟著去了,全然不考慮波麗娜是有夫之婦啊。不知是什麼樣的原因,她的丈夫不但沒有殺了屠格涅夫,而且允許他緊挨著自家的別墅蓋了一處宅子。在這裏,他一直住到1870年,他們兩個男子共有一個女人——天知道他們是怎麼樣做到相安無事的。

屠格涅夫每年都要回故國一次,但每逢7月18日,也就是波麗娜生日那天,縱使山長水遠,他也必定要趕回巴登,和她共慶生日。

普法戰爭結束以後,波麗娜一家又返回了巴黎。在距巴黎14公裏處的一個小鎮——布日瓦爾,屠格涅夫居然和他們合買了一幢鄉村別墅,並給它取名“棕樹別墅”。1883年,他在這幢別墅裏的一張床上告別人世,戀戀不舍地結束了他和波麗娜40年的奇特戀情。

算一算,這時候的波麗娜已經是老婦人了,保養得再好,也沒有了花容月貌。她有什麼魅力,能夠讓一個文壇巨星為了她終身不娶,愛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愛情一定有多種麵貌,肉欲之歡不是一切。

愛情也一定有許多別人不能破譯的密碼,由那神秘的基因驅使著。我們遇見生命中注定要遇見的人,輕輕一擁,忽然嗅到一股味道——那是靈魂深處、身體深處的味道。憑此,我們在今生才能相遇,而相遇從來就不是一件偶然的、容易的事。

屠格涅夫是勇敢的人,是知道自己要什麼樣的人,是一個脫俗的人。

波麗娜·維亞多是美麗的人,是有魅惑本領的聰明人,是一個脫俗的人。

她丈夫卻是讓人難以理解的人,同時,也是個脫俗的人。

這3個人在一起度過了餘生,讓種種的世俗都見鬼去了,也讓後人猜謎猜得精疲力竭。他們隻管過他們的生活——這就是讓自己覺得很好很好的生活。

也許,這才是愛情?

編輯 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