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怎樣才能做成自己的事?這個問題說大可大,說小可小,但是這是要因人而異的。我們常困惑於眼前的各種障礙,對它們總會產生厭煩的心理,但又時時為它們所困,故有仰天長歎之感!

毫無疑問,成事手段就顯得極為重要,它告訴人們如何獲得許多增加成功率的機會,如何在絕境之處衝出一條通道,等等。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立下自己的心願,並想辦法去實現它,這是做人的膽量和氣魄。也許,每個人隻能對他自己的心願負責,而不能對他的未來預測。這種難題,不是一兩個人能夠左右的,是人生之常理。人生的努力過程就在於:對自己負責、對未來預測。解決這個過程的惟一方法就是:掌握成事手段!

本書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通過中國古代曆史上的成功者,來剖析成事手段。自然,成事手段有大小、有高低,這都不能下一個死結論的。但它們卻又是具有共同性的。因此,我們試圖比較合理地描述它們,以便給大家帶來啟示。例舉如下:

作為領導,必須大方做人,小心做事,其道理在於你不坦誠,就不會有人才來到你身邊;你不善待,就沒有幾個人願為你出大力。同樣,你不精於做事,總是把事情弄得一團糟,就會讓下屬在你身上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劉邦的領導心智是:用坦蕩的心對待人才,並鼓足他們做事的勇氣,同時又從細微之處抓好要做的事。

領導管理中絕不可少“嚴”字,因為人心的渙散往往始於過寬的鬆散的狀況之中。因此,必要和適度的“嚴”可以更加說明製度的不可動擺性。諸葛亮的領導心智是:把大家都視為同等,該嚴則嚴,絕不允許出差錯。

領導做事必須要從“根子”上入手,不能做表麵文章,不痛不癢,否則就會“治標不治本”。這種管理弊病,應當在最短的時間加以解決,絕不可疏忽大意。李世民的領導心智是:做事不能浮於表麵,必須從根子上加以徹底解決,否則就會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什麼叫“切入點”,即出手就能“打”到關鍵處,而且可以舉一反三,震懾其餘。領導抓管理工作,必須找準“切入點”,以便不做則已,要做就要有好效果。朱元璋的領導心智是:提前預防可能出現的隱患,防止“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領導在管理過程中,要能“攻擊一點,旁及其餘”,即抓住一個關鍵,用智慧加以徹底清理幹淨,避免留下“夾生飯”,給日後工作帶來隱患。雍正的領導心智是:從一點開始做穩、做好每一項工作,並以此為突破口攻下其它“堡壘”。

天下之事,無固定之說。凡是能夠根據自己判斷作出準確估算者,相信自己的能力超人一等者,都是極其可能成就大事的。相反,對自己缺乏自信者,尤其是對自己智力不能肯定者,則一事無成。毫無疑問,隻會羨慕別人成功的人,最後隻能在可憐的角落怨天怨地。我們希望你不是這樣,而是吸取書中那些成大事者的合理之處,開拓和打造自己的人生,並有一係列自己的成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