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知人靠驗,辨才須待“七年”之期(1 / 3)

古人有詩雲:“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這說的就是一個“驗”字。人都不是生而知之者,在知人方麵未必不會失誤。為了避免知人不明產生的危害,你必須對要任用的人進行試用,先用一些小事對其加以考察。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也就能了然於胸了。

1.找到一條科學有效的選人方法

領導要想了解所用之人的真才實學並非易事。很多人看似可用,其實隻是半瓶子醋。由於社會環境的變化和競爭的日趨激烈,學曆、經曆乃至能力的“造假”層出不窮,已成為領導選人的嚴重障礙。傳統的選人方法已不再適合今日的要求。

曾有一家著名企業要招聘80名管理人員,由於它條件優厚,報名者達上千人。他們采用傳統的選人方式:填表、麵談、看檔案、體檢、試用。半年後,被選擇錄用的人多半都不合格,不是能力有問題,就是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培養了幾個骨幹,反而跑到對手單位去了,給企業造成了很大損失。所以,他們越來越覺得過去的一套選人方法如今不太適用了,光看表麵材料,憑一麵之詞,怎麼能了解他的真才實學呢?需要引進新的方式。

在西方企業裏,對於人員的招募和選拔需要心理學家的參與。例如一家工業企業要測驗一位候選人的領導能力,心理學家設計了一個任務,在一間工作室裏,要求候選人將一堆尺寸不同、形狀各異的木塊,在10分鍾內,拚裝成一個2米見方的立方體。這時恰好路旁有兩位工人,叫他們一起幫忙。實際上這兩位工人不是恰好路過,而是心理學家專門派去製造麻煩的人,他們絕對盡職,但是常常幫倒忙,有時還很粗心,也會有抱怨情緒,說一些難聽的話。心理學家在一旁觀察,必要時對候選人從事的這項簡單的工作給予消極評價,使他心理上受到挫折。從這一係列活動中,可以觀察到候選人的操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心理耐受力和應付挫折能力。結果候選人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處理上述情況:有的自己動手拚裝,讓別人走開;有的成了獨裁者,對工人指手劃腳;還有的幹脆放棄了領導角色,去聽從工人的指揮。多數人在這種簡單又緊張的工作中失去了自控。這些真實的一麵,我們在一般的情景中是看不到的,而等他們在以後工作中表現出來時,就會給企業造成損失。所以,一套科學有效的選人方法是至關重要的。正確的選人步驟是怎樣的呢?

(1)要進行工作分析和工作者分析。並不是領導覺得缺人了,拍腦子就決定招人。而是要確定工作內容、範圍,需要什麼知識、技能和職責,需要幾個人來完成,製定出工作分析手冊,這樣對於招聘、選擇、考評、培訓等一係列工作就容易進行了。對於應聘者來說,自己是否適合有關工作,也是一目了然。

(2)進行招募工作。招募手段很多,常見的有刊登廣告、通過人才交流會、獵頭公司或就業機構去招人,招不同水平的人才要用不同的方式,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這裏麵關鍵是在招募時,雙方都會不自覺地說謊:應聘者希望給別人好的印象,而誇大自己的才能;企業為了吸引人才,把工作前景描繪得很美好。結果到了實際工作中,雙方都會產生失望情緒,人員流失率就會增加。例如美國的希爾斯公司把他們的優點缺點如實告訴應聘者,結果聘用的人員,很少有人不滿意。

實施選人技術。有位經理想招一個助理,人事部門選出5位候選人,都是大學畢業,各有才能,經理就有些眼花,不知該選哪一個好。心理學家幫他設計了一套麵談程序,其中要問他為什麼要離開原來的單位而到本單位來,能為本單位帶來什麼財富,過去有什麼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將來有怎樣的個人計劃等等,還要給他提一兩個工作案例,要他提出解決方案。通過這些方法,你可以了解到應聘者在處理事和人的能力方麵,有什麼潛在的能量,有怎樣的抱負等等。除了麵談以外,選人技術還包括智力測驗、性格測定、各種能力評估(案例法、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無領導討論和文件處理等),可以根據企業的需要來設計內容。實施選人技術前,要對主試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即使是麵談也需要很高的技巧,例如要了解一個人的過去工作經曆,可以提以下一些問題:

(3)你畢業後做的第一項工作是什麼?

你認為你在哪件工作中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績?

你在什麼事上處理得不好?而又有哪些事為你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機會?

在哪件工作中,你對自己有了什麼了解?

你感到哪件工作中的哪些方麵最令你滿意?

關於早期的成長經曆又可以問以下幾個問題:能不能描述一下你父母的性格?有沒有兄弟姐妹?關係怎麼樣?他們對你的發展有什麼影響?你覺得你更像你父親還是母親?在哪些方麵?通過對一個人早期經曆的了解,領導可以更容易地看到他的許多心理側麵。

另外,領導在選人時很容易去找最好的人,實際上應該去找最合適的人。一個優秀的工程師,不一定是合格的管理者。管理領域有個規律性現象:一個人在某個位置幹得好,不一定要提拔到更高位置;否則就會不稱職,而降職又非常困難。所以,人盡其才是把人才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這樣對企業和個人都有益。

2.在比較中找到你所需要的人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把比較的方法用到領導知人用人中,是檢驗人才的一種好方法。

通常,領導選人運用的“比較鑒別法”是指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類人才放在一起進行考查,鑒別其個體素質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加深對考察對象的認識,從而了解和掌握某一個或某一類人才的基本情況。

比較鑒別法的主要類型有橫向比較、縱向比較、正反比較和思維比較。

所謂橫向比較,就是從空間上去看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區別,在左右的對比中鑒別優劣。橫向比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某個考查對象為坐標參照係,橫向延伸,選擇基本情況相似、相同、相近的同類幹部為對象進行比較,以便看其優劣程度。比如一位領導推選某人為班長,對他能否勝任心中無數。這時,便可以把這個人與本單位其他幾位班長進行綜合比較。如果比較的結果不相上下,就可以肯定這個人能夠勝任班長;如果比較的結果差距太大,就可以考慮另換他人。另一種形式是確定幾個對象進行考查,通過比較,好中選優。這種形式的缺點是,容易出現“矬子裏麵拔將軍”的現象,所以在實踐中要與第一種形式結合起來效果才好。

所謂縱向比較,就是從時間上去看一個人的變化,在前後的對比中認識優劣。縱向比較法要求領導從一個人的變化看發展,因為任何人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這種變化的客觀性就決定了識人的客觀性,絕不能憑老印象看人,要隨著人的發展變化改變對人的看法。這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體現。

對一個人的看法,要既看過去,又看現在,把過去和現在聯係起來觀察,重在現實表現上。例如對犯過錯誤的人,就應該把他的錯誤和他的全部曆史表現聯係起來看,不要孤立地隻看他的一時一事。他的曆史表現一貫比較好,其錯誤則屬偶犯。其曆史表現一貫不夠好,其錯誤則屬屢犯。對待偶犯和屢犯應該加以區別對待。另外,還應該把他過去犯的錯誤和他今天的現實表現聯係起來。看他是否已經改正,如果已經改正,就不應該影響對他的信任和使用。所謂長短比較,就是對一個人既要看長處,又要看短處,通過長處與短處的比較。看哪是主流,哪是起主導作用的因素。優點和缺點是作為一個統一體存在於一個人身上,是相輔相成的。例如有的人很有能力,就可能有些“驕傲”;有的人小心謹慎,就可能有些懦弱無能;有的人辦事很果斷,就可能有些“主觀”;有的人勇於創新,就可能有些不夠穩重;有的人喜歡做事務性的工作,就可能不愛學習;有些人善於搞宣傳鼓動,就可能不太紮實。優缺點是相互聯係、相互依存的。如果他主流是好的,而他的缺點又不妨礙本職專業,就應大膽使用。

所謂正反比較,就是對考察一個人的正麵意見和反麵意見相比較,在求同存異中鑒別優劣。對一個人看法不一致是經常出現的。不要怕有不同意見,要主動征詢和認真聽取不同意見。通過不同意見的比較,求得正確的一致看法。一時拿不準的事,如果沒有不同意見,最好不要匆忙下定論。

所謂思維比較,就是把一個人與其他人的思維方式進行比較,以便確定其所適合的工作崗位。實踐證明,在外部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如何,對其所擔當的工作影響很大,一個研究社會科學的人,如果沒有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是不可能勝任社會科學研究工作的;一個愛好文學的人,如果沒有一定的想象能力是不可能搞好文學創作的;一個企業家如果沒有敏感的創造性思維,也是不可能搞好經濟建設的。所以,在考查人才時,要比較哪個思維方式科學性強一些,適合這項工作,哪個思維方式科學性差一些,不適合這項工作。以便選優汰劣,用準、用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