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用“不”立威,以雷霆手段控製局麵(1 / 3)

領導,必須有八麵威風,方能令下屬甘心服從,令對手處於下風。想立威,利用一切機會說“不”無疑是最有效的手段!如果一個領導者過於隨和,過於軟弱,就不能完成任何一個偉大的計劃。你隻有讓下屬感到你有極高的權力、不容侵犯的威嚴,才會讓他們一絲不苟地在你掌控的局麵中執行你的命令。

1.用“高壓”加強自己的領袖魅力

“高壓”還是“溫和”是擺在每個領導者麵前的管理選擇。仔細觀察那些處於巔峰位置的企業領袖,就不難發現:領袖魅力來源於高壓管理。

比爾蓋茨的成功無疑使他成為領導者的典範。蓋茨運用的管理風格既不是美國的個人主義式,也不是日本的共識主義式,而是獨樹一幟的。傑克瑞稱這種風格為“武裝休戰”。他寫道:“衝突處於微軟每件重大決定的核心。這是一家時刻在交戰中的公司,不隻是與局外人作戰,而且也和自己作戰。”

賈特納集團分析家史考特溫克勒認為,微軟的成功依賴全力投入的員工,而他們對這位具有領袖魅力的領導人極為信服:“比爾要他們做某事,他們就會照辦。他們信賴他。他從不讓他們失望。他們的企業文化是對的。”

蓋茨激發忠誠的員工,但相對地,他也以言語和行動表達他對優異表現的讚賞:“本公司公開發行股票之前,我做了一些安排,把少見的大部分股權分配給員工。那種做法讓他們了解,他們的表現是多麼重要。”

另一方麵:“獎勵績效的反麵是,確定謹慎地管理或重新調派那些毫無貢獻的員工。員工需要親眼看到,他們的同事真的很強,所以如果某某人不稱職,就必須做一番調整。”

比爾蓋茨履行“高壓式”的管理風格,蓋茨很少讚美員工,通常都隻是批評,他始終給予員工極大的壓力,員工一旦出錯,他決不手軟,“充分利用員工,直到榨不出一滴油為止,微軟公司最終能夠留住的都是些適合公司發展要求,也能經得起磨煉的比爾蓋茨先生想要的人才。”這正是許多人對蓋茨先生管理方式的評價。

比爾蓋茨的“高壓式”的管理風格的確是不近人情的:由於蓋茨先生本人對微軟公司的員工期望很高,表現出來的便是對員工隻有大量的批評,很少有讚美,他常常批評員工的表現不盡理想,甚至揚言開除他們。

一方麵,蓋茨給予員工高度的外在物質福利與內在成就動機的滿足,來作為獎賞。另一方麵,蓋茨喜歡經常采用批評、威脅的方式管理員工,並且在微軟公司內部推行“立即懲戒”與“固定的淘汰率”製度。

這些近乎“嚴酷”的管理製度,的確違背了人類追求平等、尊嚴的理想。

但蓋茨也決非一味的壓製員工,如果公司的員工有優良的表現,仍可獲得實質獎勵。對於表現突出的員工卻不會馬上加以讚賞,不遺餘力地貫徹既定的目標是比爾蓋茨集權式管理的體現。

蓋茨賞罰的目的極為明確:並不是在於員工對他崇拜,而是希望通過各種賞罰製度,將員工行為導向企業經營目標所期望的發展方向。

微軟公司不斷地驚人成長,以此論之,蓋茨的賞罰製度可謂是成功的。因此,也有人說,蓋茨不隻是一個管理者,他更是一位策略領導者。

蓋茨就是利用這種“高壓”式的管理風格,樹立了自己在微軟公司中的崇高威望。他用這種威望形成的凝聚力帶領微軟公司一步步成長、壯大。

2.絕不能輕易對下屬讓步

下屬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經常會向領導提出一定的要求。當要求得不到滿足時,走極端的下屬就有可能利用某種機會對領導提出威脅,以迫使領導同意自己的意見。這時,領導一定要保持清醒,絕不能輕易對下屬讓步。否則,你的威信將蕩然無存。

1961年,索尼公司的部分職工想利用公司成立十五周年紀念的機會舉行罷工。公司總裁盛田昭夫去處理這次罷工事件。他明確地指出,工會要求隻雇傭他們的會員是很不公平的。他說:“隻雇傭某一工會成員的做法是損害企業權益的行為。別人也完全有權利組織新的工會。那才是自由,才是民主。”他意識到工會領導人可能會強硬起來,所以采取了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的策略。

工會知道公司在5月7日舉行慶祝活動,於是聲稱要在當天舉行罷工。他們認為此次慶祝活動的意義非比尋常,隻要稍加威脅,公司就會讓步。可是盛田有自己的看法,他與大多數雇員交談過,深信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是知情達理的,不會支持隻雇傭某一工會成員的做法。他堅信公司與雇員之間的關係是良好的,不能讓這些雇員被一小撮極端分子所利用。

盛田的態度非常強硬,並跟工會進行了多次談判,結果毫無進展。由於公司已計劃好在總部大樓召開慶祝大會,還請了包括池田首相在內的一些社會知名人士,到時如果滿街都是罷工的工人,公司就會丟盡麵子。所以,工會認定盛田隻是想嚇唬人,最終會妥協,而答應他們的要求。

隨著慶祝日越來越近,工會的頭頭們越發顯得神氣十足,大有絕不求和之勢。其實盛田早已另有安排,隻不過沒有露出一點痕跡。他繼續率領談判小組與工會周旋,直至慶典的前一天晚上,雙方仍沒有達成任何協議。於是工會頭頭憤憤離去。

在索尼公司成立15周年大慶的那天早上,罷工的人群包圍了公司辦公大樓。街上站滿了這個工會的會員。他們還從別處借來一批人以壯聲勢。有些人還舉著斥罵索尼公司和池田首相的標語牌。與此同時,一些工程師決定組織起自己的工會打出支持公司的旗號。幾百名忠於公司的工人也跟著到了街上,圍在罷工者的外邊。盛田做好參加慶祝活動的準備後,穿上晨服走到窗前,隻見大樓也已掛起了慶祝的條幅。但池田首相和其他貴賓卻一直沒有到這幢大樓來致賀。罷工者開始還以為公司被迫取消了此次活動,不過他們很快就意識到搞錯了地方。

在整個談判過程中,公司全體經理都日夜守候在這幢大樓裏。直到前一天晚上,他們才給300名嘉賓一一打了電話,告知慶典地點改在一裏外的王子賓館。結果,池田首相等平平安安地出席了慶祝大會,整個慶祝活動辦得也非常成功。當罷工者發現自己受騙時,他們已出盡洋相,無法挽回麵子了。

盛田從公司辦公大樓的後門溜了出來,趕在慶祝活動結束前到達賓館,他走進會場時,大家都向他鼓掌慶賀。首相說,索尼公司對待極端分子的態度很值得其他公司學習。

最後,鬧事的工會放棄了罷工,新的工會也宣告成立了。現在,索尼公司共有兩個工會,其中包括當年鬧罷工的那個工會(有時,它仍然很難對付)。其實,公司大部分工人都沒有加入工會,應該說公司與全體雇員都相處得非常融洽。

領導者與普通職工應有一種平等、融洽的關係,經常聽取下級的意見,但這不意味著要迎合部下的呼聲,更不能輕易向部下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