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六韜》一書內容豐富,論述詳瞻,涉及到了當時軍事領域的各個方麵,從而構成了一個比較完備的兵學體係,堪稱先秦軍事著作中的集大成之作,在不少問題上,具有獨創性的啟迪意義。《六韜》在企業管理方麵的現實意義同樣非常重大,它對企業的目標管理、組織結構、人才戰略、激勵措施以及決策、執行等一係列的管理過程都有很好的借簽意義。
《六韜》:
韜略鼻祖武經
釋典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或《太公兵法》,是中國古代著名兵書。《隋書.經籍誌》注雲:“周文王師薑望撰。”
薑太公,商周之際軍事謀略家。因立國於呂的薑姓部旅後裔,故為薑姓,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周初任“太師”,被尊為“師尚父”,因此又有“呂尚”之稱。又以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薑太公。
薑太公半生寒微,擇主不遇,飄遊不定,但他能動心忍性,觀察風雲,等待時機,終遇明主,輔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興周。綜觀太公一生的建樹,無論從軍事、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麵,都有卓越貢獻,其中尤以軍事最著,所以太史公言“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稱得上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藪。
《六韜》通過周文王、武王與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是一部具有重要價值的兵書。《六韜》分為《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六卷,共60篇,近2萬字。
其中,第一卷《文韜》包括“文師”、“盈虛”、“國務”、“大禮”、“明傳”、“六守”、“守土”、“守國”、“上賢”、“舉賢”、“賞罰”、“兵道”十二篇;第二卷《武韜》包括“發啟”、“文啟”、“文伐”、“順啟”、“三疑”五篇。第一卷和第二卷主要論述的是戰略問題。
第三卷《尤韜》包括“王翼”、“論將”、“選將”、“立將”、“將威”、“勵軍”、“陰符”、“陰書”、“軍勢”、“奇兵”、“五音”、“兵征”、“農器”等十三篇,重點闡述了將帥問題。
第四卷《虎韜》,包括“軍用”、“三陣”、“疾戰”、“必出”、“軍略”、“臨境”、“動靜”;“金鼓”、“絕道”、“略地”、“火戰”、“壘虛”十二篇,主要論述了在一般地形條件下的作戰指導原則和戰法。
第五卷《豹韜》“林戰”、“突戰”、“敵強”、“敵武”、“鳥雲山兵”、“鳥雲澤兵”、“少眾”、“分險”八篇中,著重論述了各種特殊地形條件下的作戰指導原則和戰法。
第六卷《犬韜》“分合”、“武鋒”、“練士”、“教戰”、“均兵”、“武車士”、“武騎士”、“戰車”、“戰騎”、“戰步”十篇中,論述了車、騎兵的組編以及各兵種的作戰特點和協同作戰的原則和方法。
由上述可見,《六韜》內容豐富,論述詳瞻,涉及到當時軍事領域的各個方麵,從而構成了一個較完備的兵學體係,堪稱先秦軍事著作中之集大成者。它在不少問題上,具有獨創性的啟迪意義,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受到曆代兵家名將的重視。“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
《六韜》在國外也有深遠影響,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六韜》今譯本有毛元佑的《白話六韜》。
《六韜》與企業管理
作為一部兵家“武經”,《六韜》裏有許多思想值得現代企業家們好好琢磨。
領導者的個人修養:
組織內部成員的關係往往可以決定組織的發展去向,所以《六韜》開篇就講了領導者與組織成員的關係。“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要求組織領導者關注組織內部成員的要求,而不能以一己之喜好行事,認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是應該從“道”的層麵上對自己嚴格要求。
領導者的這個“道”就是“仁”“德”“義”。“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六韜·文韜·文師》)。意思是說天有四時,地有財富,能和人們共同享用的,就是仁愛。仁愛所在,天下之人就會歸附。免除人們的死亡,解決人們的苦難,消除人們的禍患,解救人們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會歸附。和人們同憂同樂,同好同惡的,就是道義。道義所在,天下之人就會爭相歸附。人們無不厭惡死亡而樂於生存,歡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為天下人謀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會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