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六韜》的答案是“六守”。依《六韜》的觀點,所謂“六守”,即“仁愛、正義、忠誠、信用、勇敢、智謀。”
人才戰略:
任才使賢是任何一個領導者必須具備的才能。那麼,什麼樣的人是領導者可以任用的優秀的人才呢?《六韜》提出了“五材”,“十過”說。
“五材”即勇、智、仁、信、忠。因為“勇則不可犯,智則不可亂,仁則愛人,信則不欺,忠則無二心”(《六韜·龍韜·論將》)。
“十過”即“勇而輕死”、“急而心速”、“貪而好利”、“仁而不忍人”、“智而心怯”、“信而喜信人”、“廉潔而不愛人”、“智而心緩”、“剛毅而自用”、“懦而喜任人。”因為如果一個人勇敢而輕死,就容易被敵人激怒;暴躁而急於求成,就容易被敵人拖垮;貪婪而圖謀私利,就容易受敵人賄賂;仁慈而偏於姑息,就容易被敵人動搖;聰明而膽小怕事,就容易被敵人脅迫;誠信而輕信別人,就容易被敵人欺騙;廉潔而近於刻薄,就容易被敵人輕侮;多謀而猶豫不決,就容易遭敵人襲擊;剛強而過於自信,就容易被敵人利用;懦弱而依賴他人,就容易受敵人愚弄。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一定要善於識人,將不同的人安排於不同的職位上,使其名實相符。“將相分職,而各以官名舉人,按名督實;選才考能,令實當其名,名當其實。則得舉賢之道也”(《六韜·文韜·舉賢》)。意思是說將相分工,根據各級官吏應具備的條件選拔賢能,根據官吏的職責考核其工作實績。選拔各類人才,考查其能力強弱,使其德才與官位相稱、官位同德才相稱。這樣就掌握了舉賢的原則和方法了。
可見,在用人這個問題上,《六韜》的思想是格外理性的。
當然,這種理性還表現在它對物質激勵的重視。“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國,國可拔;以國取天下,天下可畢”(《六韜·文韜·文師》)。意思是用香餌釣魚,魚便可供烹食;用爵祿網羅人才,人才就能盡為所用;以家為基礎取國,國就能被據為己有;以國為基礎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
瓦解競爭對手:
任何一個組織,其內部的和諧是取得外部競爭勝利的基礎,其外部競爭的勝出也會為其內部的穩定提供肥沃的土壤,二者是互為條件,互為因果的關係。在對外的關係處理上,《六韜》提出“文伐”。當組織與外部發生衝突時,不僅需要靠自身的過硬的條件,更應該通過一些非常的方法去削弱對方的力量,瓦解對方的意誌。
《六韜·武韜·文伐》裏列舉了12種方法:
一曰,因其所喜,以順其誌,彼將生驕,必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即依照敵人的喜好,順從他隨誌願。這樣,他就會滋長驕傲情緒,而肯定去做邪惡的事情。如果再因勢利導,就必定能把他除掉。
二曰,親其所愛,以分其威。一人兩心,其中必衰。廷無忠臣,社稷必危。親近拉攏敵君的近臣,以分化敵國的力量。敵國近臣如懷有二心,必然降低忠誠程度。敵國朝中沒有忠臣,他的國家必定麵臨危亡。
三曰,陰賂左右,得情甚深,身內情外,國將生害。暗中賄賂收買敵君大臣,和他建立深厚交情。這些人身居國內而心向外國,敵國就必將發生禍害。
四曰,輔其淫樂,以廣其誌,厚賂珠玉,娛以美人。卑辭委聽,順命而合。彼將不爭,奸節乃定。助長敵國君主的放縱享樂,擴大他的荒淫欲望,用大量珠寶賄賂他,贈送美女討好他。言辭卑下,曲意聽從,順從他的命令,迎合他的心意。這樣,他就忘記與我鬥爭,而放肆地發展自己的邪惡行為了。
五曰,嚴其忠臣,而薄其賂。稽留其使,勿聽其事。亟為置代,遺以誠事。親而信之,其君將複合之。苟能嚴之,國乃可謀。故意尊敬敵國的忠臣,送給他微薄的禮物,與他出任使者前來交涉時,故意加以拖延,而對所交涉的問題不予答複,極力促使敵君改派使者,然後再誠心解決所交涉的問題,向他表示親近以取得他的信任,從而使敵國君彌合與我國的關係。這樣用不同的態度對待敵國的忠臣和奸佞,就能夠離間敵國君臣之間的關係,從而可以謀取敵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