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史記——史家之絕唱(2)(1 / 2)

[譯文]秦經曆戰國到統一天下,然而治道不變,政令不改,這正是奪取天下與治理天下的方法沒有什麼不同。以獨夫的身份戰勝天下,他的滅亡是站立可待的。

4.彼可取而代之!——《史記·項羽本紀》

[譯文]我可以取代他!

5.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史記·項羽本紀》

[譯文]做大事不必注意細枝末節,行大禮不必講究小的謙讓。

6.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魯周公世家》

[譯文]我洗一次頭三次握起頭發,吃一餐飯,三次吐出食物,起來接待士人,也還擔心失去天下賢人。

7.外舉不隱仇,內舉不隱子。——《史記·晉世家》

[譯文]提拔外麵的人才,不拒絕自己的仇人,推薦家人不回避自己的兒子。

8.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史記·淮陰侯列傳》

[譯文]狡兔死了,出色的獵狗就遭到烹殺;高高飛翔的飛禽光了,優良的弓箭就收藏起來了;敵人被消滅了,謀士也要被誅殺了。

9.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史記·鄭世家》

[譯文]因為權利而結交的,權利一盡交情也就疏淡了。

10.有高世之功者,負遺俗之累;有獨智之慮者,任驁民之怨。——《史記·趙世家》

[譯文]凡是有高出世上功業的人,就要承受背棄習俗的牽累;有獨特智謀的人,就要聽任傲慢民眾的埋怨。

11.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史記·趙世家》

[譯文]追求最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大功業的人不找凡夫俗子商議。

12.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史記·魏世家》

[譯文]家裏貧寒就想求賢妻,國家動亂就想求賢相。

13.抱薪救火,薪不盡,則火不滅——《史記·魏世家》

[譯文]用木材來救火,木材不燒盡,火就不會滅。

14.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記·孔子世家》

[譯文]富貴的人是用財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用言辭送人。

15.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士不必賢也,要之知道;女不必貴種,要之貞好。——《史記·外戚世家》

[譯文]洗澡不必非到江海去,主要是能除去汙垢;騎馬不必是有名的駿馬,主要是善於奔跑;士人不必都要超出世上一般人,主要是應懂得道理;女子不必是出身高貴,主要是應貞潔美好。

16.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譯文]能說的人未必能做,能做的人未必能說。

17.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史記·商君列傳》

[譯文]能夠聽從別人的意見叫做聰,能夠自我省察叫做明,能夠自我克製叫做強。

18.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史記·商君列傳》

[譯文]一千張羊皮比不上一領狐腋貴重,一千個隨聲附合的人比不上一個人正義直言。

19.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史記·商君列傳》

[譯文]表麵上動聽的話好比是花朵,真實至誠的話如同果實,苦口相勸、聽來逆耳的話是治病的良藥,獻媚奉承的話是疾病。

20.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記·商君列傳》

[譯文]依恃德行的人振興,依恃武力的人滅亡。

21.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並兼。——《史記·蘇秦列傳》

[譯文]鳥兒的羽毛還沒長豐滿,不可能淩空飛翔;國家的政教還沒有正軌,不可能兼並天下。

22.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史記·張儀列傳》

[譯文]羽毛雖輕,集聚多了,可以使船沉沒;貨物雖輕,但裝載多了也可以折斷車軸;眾口詆毀,就是金石也可以銷熔;讒言誹謗多了,即使是骨肉之親也會銷毀。

2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史記·白起王剪列傳》

[譯文]尺有短的時候,寸有長的時候。

24.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史記·範雎蔡澤列傳》

[譯文]有欲望而不知道滿足,就會失去欲望;要占有而不知節製,就會喪失所有。

25.長袖善舞,多錢善賈。——《史記·範雎蔡澤列傳》

[譯文]袖子長的人善於舞蹈,錢多的人善於做生意。

26.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史記·樂毅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