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三十六計——千年的謀略奇策(1)(2 / 2)

事實也確是如此,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中的最核心目標其實就是企業擁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它關係到企業內部的資源配置等一係列重大戰略決策。

《三十六計》中的第2計“圍魏救趙”,第19計“釜底抽薪”等也是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目標管理中定位核心目標的問題。

戰略決策及時。很多時候,機遇稍縱即逝,所以對時機的把握常常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三十六計》極重視對時機的把握,比如第12計“順手牽羊”。原書解語這樣說道:“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意思是敵方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必須利用;我方無論多麼微小的利益也必須爭取。變敵方小的疏忽為我方小的利益。這個計謀就是在強調對時機的把握,使對方的漏洞成為我方的勝利,從而積小成大,使多次的量變成為最後的質變,最終的勝利。

還有第20計“渾水摸魚”,第30計“反客為主”等,也都是在告誡人們要善於抓住時機,獲取利益。

外交策略。第23計,“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是全球化經濟時代企業的最好選擇。原書解語雲:“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意思是在受到客觀形勢的限製時,應從不受限製處獲取利益,對所受限製處采取等待(或促使)形勢的轉變的態度。這就是睽卦的道理,雖水火不相容,旦仍能暫時共處。

成本管理。第11計“李代桃僵”是企業成本管理的思維基點。如墨子所言,任何決策都要本著“害中取大,利中取小”的原則,在成本管理中,如果損失在所難免的話,那麼就應該用最小的損失換取整體的利益,這也就是“李代桃疆”的原書解語,“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信息管理。戰場上的信息往往對勝負有決定性關鍵作用,所以三十六計中針對信息管理方麵的計謀頗多。

首先要收集足夠多的信息來作為行動的依據,這就是第9計“隔岸觀火”,原書解語說:“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姿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即敵方發生混亂時,我方應靜觀其變,等待時機。等待敵方極度混亂,自取滅亡。這就是豫卦所講的“順以動豫,豫順以動”的道理。

我方也可以主動出擊,用假信息來迷惑對方,從而爭取戰爭的主動權。比如第6計“聲東擊西”,原書解語中說:“敵誌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意思是敵方將領指揮不當,軍隊就會像無頭蒼蠅,沒有統一的方向,不能預知和應付突發事件,這時就要利用這個時機將敵人消滅。

此外,第13計“打草驚蛇”,第7計“無中生有”,第8計“暗渡陳倉”等都是利用假信息來混淆敵方視聽的計謀取。

現代社會,信息已毫無疑問地成了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項戰略資源,任何決策都必須基於真實可靠的信息作出。就如未來學家,《大趨勢》的作者約翰·奈斯比特說的那樣,“在我們的新的社會裏,戰略資源是信息。它不是惟一的資源,但卻是最重要的資源。”

《三十六計》承春秋戰國之精化,傳強漢盛唐之輝煌,是一本集中國古代幾千年高遠管理智慧於一體的謀略奇策,值得所有管理者靜心一讀,沉心一思。

管理者眼中的《三十六計》:

這種(兵法)經營方式比美國企業經營更合理,更有效。

——大橋武夫東洋精密工業公司前總經理、董事長中國人開辟的智謀學,是一個既深邃又廣袤的天地。在這個天地裏,充滿著“知識可樂”,我這個西方人雖然隻是品嚐了其中的點滴,但深感其味無窮。

——勝雅律瑞士漢學家

《三十六計》中的管理智慧

第1計瞞天過海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譯文]防備十分周到的,就容易鬆懈鬥誌,麻痹輕敵;平時看慣了的,往往不再懷疑了。秘密隱藏在暴露的事物裏,而不和公開相分離。非常公開的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

第2計圍魏救趙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