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說得好,先要做得好
特別策劃
作者:呂紅麗
興隆台區振興街道黨工委書記趙冬梅對自己第一次當眾述職的經曆仍然記憶猶新:2012年12月底,她剛上任不到一年,就在街道會議室裏,麵對著由區委組織部、轄區16個社區黨支部書記、駐區單位代表、“兩代表一委員”和居民代表組成的“評審團”,彙報自己作為街道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在這一年裏幹了些什麼,有哪些成績,在抓黨建工作中最滿意和最不滿意的幾件事,以及新一年的黨建工作思路和謀劃。不久之後,趙冬梅又到她包扶的三個社區進行了新一輪對下述職。通過述職“亮”家底,“曬”成績,現場接受領導和代表的點評,並由與會人員打分測評,嚴肅的氣氛讓趙冬梅感到了一絲緊張。“說得好首先要做得好。作為抓街道黨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站在台上述職感覺很有壓力,但更多的是做好基層黨建工作的動力。”述職評議會議之後,趙冬梅這樣表達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和趙冬梅一樣,盤錦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黨組織書記每年都要圍繞如何做好黨建工作開展雙向述職。各級黨組織書記普遍感到,肩頭的壓力沉甸甸的,因為職責更加明確,監督更加透明,對自己的工作不僅上級有評判權,下級也有發言權。
振興街道轄區內有11萬戶籍人口,另有2萬多流動人口,是全市人口最密集的街道,承擔著30多項行政服務職能,日常事務性工作讓為數不多的工作人員極為忙碌。“我們以前是上麵安排什麼就做什麼,實施述職製度之後就不一樣了。如果不做些創新性的工作,年底的述職報告都不知道該咋寫。”趙冬梅說,“而且工作做得不到位也不行,述職評議的時候大夥都在台下聽著呢,群眾的眼睛可是雪亮的。述職報告裏提到的事兒幹得不好,大家不會打高分的。”
“雙向述職評議”把黨建工作置於更加公開透明的環境之下,在創新形式的同時更加重視對基層黨組織書記工作實績的考評,避免了黨建工作“紙上彙報”“嘴上邀功”的現象。為了使自己的述職報告有理有據,趙冬梅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社區走訪調研,然後再製定街道的黨建工作計劃,推動街道黨建工作朝著特色化、項目化、品牌化、長效化的方向發展。2013年,趙冬梅提出在街道各個社區推廣“一社一品”特色活動,16個社區各出奇招,特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已經在居民中形成了品牌。振興社區的安全體驗館、幸福社區的文化教育、紫園社區的為老服務、研究院社區的科普課堂等都吸引了許多居民參與。在年底的述職評議大會上,特色活動成為趙冬梅述職報告中的一大亮點。
每次述職前,趙冬梅都要把兩千多字的述職報告一改再改,刪掉其中的套話,隻揀實的說。所以,述職報告中看似簡短的一段話,背後都飽含了大量的工作。趙冬梅在2013年的述職報告中提到建立社區一站式辦公服務大廳,為社區居民提供繳納水費、電費、物業費,辦理低保等服務,實現居民教育、醫療、娛樂等“八不出社區”。短短幾十個字,卻是趙冬梅忙乎了近一年才取得的成果。為了解決辦公場地和辦公用品不足問題,趙冬梅帶著街道工作人員四處“化緣”,與駐區單位溝通協調,陸續在振興社區、迎賓社區、康橋社區、財貿社區等多個社區建立起了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實現了便民、惠民、利民,贏得了社區居民的認可和稱讚。
述職評議會議之後,興隆台區委組織部會把黨組織書記的述職報告掛到區政府網站上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評議。趙冬梅就曾接到外地同學打來的電話:“我在網上看到你的述職報告了。原來以為你的工作很輕鬆,沒想到你一年幹了這麼多的活兒啊。”
社區居民把基層黨組織書記的述職評議形象地比喻為“曬太陽”。“工作幹不好,對上下兩級一彙報,真跟曬太陽一樣,臉紅出汗。”振興街道幸福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劉桂花極為認同這一比喻,“實行述職評議製度之後,大家的責任意識增強了。在同一個場合交成績單,誰也不想被別人比下去。隻有沉下身子、深入基層,才能幹出成績、不掉‘鏈子’。”一位評議代表則說,通過述職評議製度把黨建工作曬出來挺好,暴露的是工作中的失誤或問題,強壯的卻是基層黨組織的“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