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思維推動全麵深化改革
理論視野
作者:馬英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指出,隻有真正做到創新,創新,再創新,才能真正緊跟時代發展的進步潮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全麵推進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麵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局麵。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習近平同誌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之所以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始終把改革創新的精神貫穿於改革開放的全過程,始終把創新精神貫穿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始終堅持理論創新、製度創新、科技創新等各個領域的創新。實踐證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離不開創新,隻有在實踐的過程中堅持創新精神,不斷推進理論創新、製度創新、科技創新,才能不斷推進我國的科技進步、經濟發展,激發社會活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當前,我國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各種深層次矛盾相繼爆發,轉型升級的要求越來越緊迫,成長中的煩惱也越來越多,全麵深化改革也麵臨較多的曆史的、時代的製約因素。麵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要實現全麵深化改革,就必須加大創新的力度,最大限度地集中全黨、全社會的智慧,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以更大決心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破除體製機製等改革約束,進一步解放思想,放開手腳,堅持創新,推動全麵深化改革的進行。
一是要打破思想觀念的束縛,推進思想觀念的創新。改革開放發展到今天,一些人滿足於小富即安,缺乏開拓創新的勇氣;一些人害怕改革改到自己頭上,觸動自己的利益;一些人急功近利,隻圖眼前利益,隻知模仿,而無創新。而實踐早已經證明,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經濟發展就慢,社會活力就差;勇於進取,善作善成,經濟發展就快,社會活力就會迸發。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是其他創新的前提,全麵深化改革,觀念創新是總開關。世間萬物,變動不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製。”綜觀人類發展的曆史,每一次變革,每一次轉折,首先發生的都是觀念的創新。在當今時代,社會變化迅速,價值觀念多元碰撞,尤其是我們正在推動全麵深化改革,就更需要推動觀念創新,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要有更加強烈的進取意識,以更大的決心、勇氣、毅力,破除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要有更加強烈的機遇意識,以時不我待、隻爭朝夕的緊迫感,抓緊時機推動改革;要有更加強烈的責任意識,以勇於擔當、敢於擔當的勇氣,膽子要大,步子要穩,以觀念創新帶動理論、機製、文化等其他方麵的創新,開創全麵深化改革的新局麵。
二是要破除體製障礙,推進體製的創新。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和深水區,不僅需要解決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更需要著力破除發展體製障礙,推進體製創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體製改革不斷推進,體製改革不斷深化,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然而,不管是經濟體製改革,還是行政體製改革都還麵臨著較多的問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堅決破除各方麵的體製弊端,進一步推動體製機製的創新。體製機製創新是一個係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需要在改革過程中,堅持“係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健全和完善科學化體製機製體係,補齊短板;堅持“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精心進行頂層設計,謹慎推行試點工作,不斷解決新問題,使各方麵的改革能夠同步適應、有機互動;堅持進一步發揮經濟體製改革的牽引作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不斷激發社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