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寧秀的城市規劃,祁一征到寧秀後剛一接觸到寧秀的城市建設,就發現寧秀的城市規劃是十多年前當時寧秀還是地區的時候,作為小寧秀市時編製的,一方麵由於這十多年來各方麵情況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另一方麵,客觀上講當時的小寧秀市在編製當時的寧秀城市建設規劃時,它的立足點僅僅在寧秀這一個縣級市的層麵和範圍,完全沒有考慮也不可能考慮到後來寧秀會升格為地級市後範圍擴大、功能要求自然也相應提高的需要。因此,當時規劃的城建發展規模、城市功能分區、公共基礎設施配套等等都完全不符合早已經發展了的城市建設需要,迫切需要對原有的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修編。這一次為期五天的調研,不僅使祁一征堅定了要盡快修編寧秀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的決心,也通過這次聲勢浩大的調研,為城市建設總規修編創造了輿論氛圍。
在寧秀的城市總體規劃上,祁一征考慮要把離安寧區最近的樂中縣改建為區,這樣擴大區的建製,一方麵以此加大寧秀的城市化進程,另一方麵也為寧秀今後的長遠發展和現實存在考慮。這實際上是祈一征提出了寧秀城市修編總體思路的思想基礎。
祁一征之所以提出這一思路,是他在研究了不少有關中國行政體製改革發展趨勢研究的理論文章和調研報告以及一些國家的政策走勢後,立足於能夠使寧秀這個具有悠久曆史地方,在今後的行政體製改革中能夠立於不被撤銷的可能來考慮而做出的長遠考慮。
我國現在的行政區劃體製,是沿續了從秦朝開始設置的郡縣製基礎,在以後的曆史朝代中不斷變化、調整,針對各個曆史時期的不同現實需要而形成了。但從秦朝時的郡縣兩級,到現在的省市縣三級,如果再加上中央和基層的鄉鎮兩個層級,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層級實際上是五級。縱觀中國曆史,象這種五級建設製設置的朝代實際上都是不多的。那個時代,無論是交通還是通訊,都遠遠沒有現在這麼發達,雖然當時那些時代社會分工遠沒有現在這麼詳細,但實際上我們現在這種五級製行政區劃建設製,是明顯地增加了社會成本和行政成本,從精簡高效的原則上講,減少行政層級,應該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而學術界早就有應該拆銷市一級建製的說法。客觀上,市這個層級行政建製,完全隻是起著承上啟下的二傳手作用,它既不直接麵對基層群眾,又不具有行政決策和政策製定的職權,在行政過程中,不僅沒有起到助力基層的作用,相反,還給縣區基層特別是縣這個層麵製造了不少工作障礙,削弱了縣這個層麵的行政權力,直接截奪了縣這個層麵的利益。可以說市這個層麵在行政體製層麵上對社會、對老百姓來講是百無一利。不過,考慮到現實,一下子在將市這個層麵全部取締又不現實,所麵臨的行政風險太高,所以就有學者建議,在行政公有製改革中,逐步削弱市這個層麵的行政權力,不讓其管理縣及其以下的所有事項,隻負責管理市本級的自身事務,經濟上也自收自支,最後達到自生自來的結果。當然,考慮到市這個層級的存在已經一定的曆史,因其存在而產生的不少問題和矛盾還需要一個過程才能化解,學者們建議,可以考慮如果有兩個區建設的市繼續存在,不管轄區或者是隻有一個區的市都一律撤銷。正是從這些信息中,祁一征才提出將樂中縣也改為區,這樣使寧秀有兩個區級建製的地方組織存在,那麼也就可能在以後的行政體製改革中,讓寧秀這個已經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地方繼續在曆史上存在,或者說至少讓它能夠盡可能地在曆史上存在得更久一點。
這實際上也是祁一征對寧秀負責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