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歐海上運輸通道安全研究(2 / 2)

四、提高中歐海上運輸通道安全性的對策

(一)建立危機預警與處理機製。

海上運輸通道預警係統應該包括信息收集與分析係統、預警係統、支援和保障係統和指揮係統等。建立預警係統要從多方麵展開,首先可以建立預警探測係統,預警探測係統應該探測到包括海、陸、空等外層空間目標,陸上目標、水麵和水下目標、大氣層目標的信息資源,憑借高端的信息融合技術,及時獲取和共享準確完整的信息。特別是對海洋災害性天氣的預警信息,要具有及時、方便、覆蓋麵廣的特點,從而提升海上應急管理工作的能力。以美國為例,它在電子的技術水平和預警係統研究方麵都處於先進水平,其構建的海上預警探測係統能夠確定識別目標的屬性:國籍、類型等;目標的速度,位置,軌跡等運動參數:對跟蹤的多個目標或對象進行態勢評估和威脅評估。

(二)多邊安全合作機製。

各國家加強彼此信任與理解,盡量減少敵對誤解和衝突,有利於降低海上運輸通道風險,建立地區政治經濟新秩序"各國家利用外交、政治、軍事、經濟等綜合手段努力實現和平共處,積極應對和共同參與地區和海上維和行動,共同維護海上運輸通道的暢通。同時為了維護海上運輸通道安全,世界各國都應該加入到聯合軍事演習中,突破軍事聯盟和軍事訓練的限製,融入了軍事安全合作的概念,增加合作的可能性,在重要海上運輸通道上進行聯合軍事演習,發現瓶頸環節,增進彼此信任,對恐怖分子形成巨大的威懾力,對恐怖襲擊的有效地展開事前控製及事後回擊,提升聯合海上搜索與救生、反恐、打擊海盜活動等配合能力。

(三)加強海上軍事力量的建設。

當前,由於中國海軍力量的相對薄弱,海上通道的安全性存在隱患,不斷加快海軍力量建設,建成一支現代化的遠洋海軍力量是確保海外貿易和石油通道安全的可靠屏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創新觀念、加大投入、緊緊把握新軍事變革的規律,加快武器裝備的現代化,逐步強化海軍、空軍力量,使其具備保衛中國海上資源和能源補給能力,逐漸發展遠程作戰能力,為中國解決海上爭端、保障海上通道安全提供堅強的後盾。

(四)建立節約型社會,多渠道能源進口。

我國現在大力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這對國家緩解能源危機具有很大的作用我國現在的能源運輸太過依賴於海運,而馬六甲海峽和中東的混亂,對我國的能源安全的威脅一直存在,這使我們不得不尋找更多的能源運輸途徑,以減少過度依賴海運而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

參考文獻:

[1]陸卓明.世界經濟地理結構[M].中國物價出版社,1995,12.

[2]劉新華,秦儀.中國的石油安全及其戰略選擇[J].現代國際關係,2002,(12).

[3]李政.日本保障海上生命線安全的研究[J].生產力研究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