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陶瓷文化景觀遺產的傳承與創新研究
理論研究
作者:陳健毛 肖絢
【摘要】基於陶瓷文化景觀的活態屬性,我們以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為契機,在研究陶瓷文化景觀遺產的曆史文化內涵和衍變肌理的基礎上,修複陶瓷文化景觀遺產,完成陶瓷文化景觀遺產保護、利用與經濟發展、產業轉型的雙贏,從而實現景德鎮陶瓷經濟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陶瓷文化景觀遺產陶瓷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傳承與創新
景德鎮是一個依靠瓷土礦藏資源生存的城市。瓷石及優質的高嶺土成就了景德鎮在中國乃至世界製瓷的中心地位。但景德鎮於2009年列於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之中。目前,景德鎮累計探明的瓷礦資源總量約1340萬噸,現在可開采儲量已不足100萬噸,最多隻能維持50年的使用。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經濟轉型是景德鎮急待解決的問題。枯竭的是陶瓷礦產資源,永不枯竭的是陶瓷文化資源。我們可以依托景德鎮深厚的陶瓷文化進行產業轉型,實現景德鎮資源枯竭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陶瓷文化產業成為了景德鎮實現經濟轉型,改變經濟增長點的關鍵。國務院批準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展規劃》中明確提出:“瓷都景德鎮要‘培育瓷文化創意產業’”。陶瓷文化產業正在景德鎮崛起,它把陶瓷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和效益優勢,從而擺脫過去陶瓷產業純粹資源消耗性生產特征。文化創意產業離不開窯址、建築等陶瓷文化景觀這一載體。如何合理保護和利用陶瓷文化景觀遺產,實現陶瓷產業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是迫在眉睫的課題。本文主張以發展陶瓷文化產業為契機,在研究陶瓷文化景觀曆史文化內涵和演變肌理的基礎上傳承和創新景德鎮陶瓷文化景觀遺產。
一、現狀
當今,政府和民眾對景德鎮文化景觀遺產的傳承與創新都非常重視。但目前關於傳承與創新的思路和策略卻模糊不清或者是似而非,這極大地影響了景德鎮陶瓷文化景觀遺產傳承與創新在實踐上的操作。近些年在文化景觀遺產保護與利用方麵,要麼簡單地恢複原狀,要麼推倒重來。景德鎮千年積累下的陶瓷文化景觀遺產遭到了極大的破壞。這對當前景德鎮陶瓷文化景觀的傳承與創新是非常不利的。本文主張傳承與創新就是在尊重傳統陶瓷文化生態的基礎上,研究陶瓷文化景觀遺產之間的內在聯係和作用機製,尋求陶瓷文化景觀遺產演化肌理,以陶瓷文化的活態屬性為基點進行文化景觀遺產的修複。這樣不僅展現了陶瓷文化景觀遺產乃至瓷都的曆史風采,而且以此宏揚瓷文化與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
傳承與創新陶瓷文化景觀遺產資源,必須要研究陶瓷文化景觀遺產的存在現狀、曆史文化內涵和演變肌理。景德鎮在千年的陶瓷發展曆史過程中,積澱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獨特的陶瓷文化景觀遺產。景德鎮已有1700多年的製瓷曆史,全市重點文化景觀遺址達100多處。目前景德鎮擁有國家級曆史文物保護區5片,文物遺跡達1500餘處,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遺址就有2處,省級重點保護單位4處,市級重點保護44處。景德鎮市區已形成的陶瓷文化景觀的群落主要有:在東城區,北至迎賓大道,西至紫晶路和西山路,東至瓷都大道,西山路和瓷都大道在南端會合的呈“日”字形的區域內的陶瓷文化景觀遺產有三閭廟、中國陶瓷城、錦繡昌南中國瓷園景區、中國陶瓷博物館、昌南大道的陶瓷文化牆、陶瓷文化博覽區(古窯)、新都民營陶瓷園。市中心以人民廣場為圓點,北至蓮花塘,東至馬鞍山、東至禦窯遺址博物館、南至樊家井呈“⊙”形的區域內的陶瓷文化景觀有景德鎮官窯陶瓷館、禦窯遺址博物館、建國瓷廠、國貿陶瓷城、樊家井。東城區北至昌江廣場周圍的老廠和雕塑瓷廠,南沿陶陽路至國際三寶村呈“T”形的陶瓷文化景觀有老廠、雕塑瓷廠、湖田宋元製瓷遺址。市區外還有瑤裏、高嶺等陶瓷文化景觀遺產。其中以陶瓷文化博覽區、湖田古窯址、龍珠閣(官窯博物館)、高嶺、三寶蓬水碓、彭家弄、東埠古街等一批文化景觀為核心,還有眾多的古礦、古窯、古建築、古街區、古寺廟、古碼頭、古民居等豐富的文化景觀資源。陶瓷文化景觀不僅包括陶瓷遺址,還應包括陶瓷器形、裝飾、工藝、技術,具體而言指陶瓷生產、加工的製作原料、坯料、釉料、坯胎、窯具、模具,以及陶泥、撂泥、印坯、修坯、幹燥、粘接、施釉、畫坯、燒成等工藝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