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曆史性文化景觀的價值在於其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在文化成為國際競爭軟實力的今天,曆史性文化景觀具有文化、曆史、文物、考古、教育、旅遊、休閑等價值和功能,因而在保護和利用這些景觀的文化內涵和演變肌理,對這些景觀某一特定曆史時期呈現的狀態、特征和特性進行挖掘,即整理再現這些景觀的陶瓷文化元素的基礎上,著重營造陶瓷曆史文化的狀態、特征和氛圍。“研究中國景觀文化的構成,絕不能離開中國傳統的定性式、經驗式的思維邏輯,基本原則是用古人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古人留下來的東西,嚴禁用外部的和現代的思維去歪曲古人。”比如風火神廟本是清禦窯廠前的一個文化景觀,新中國一解放就被拆除。它作為明清陶瓷文化中的民俗符號、行業符號和神靈符號,在當今則演變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的符號。在禦窯廠和陶瓷文化博覽區兩個重點文化旅遊區都建有風火仙師廟,並作為景區主幹景點。這使得風火神廟這一文化景觀遺產在當代的陶瓷文化旅遊中發揮出新的活力。景德鎮應充分利用現代工藝和傳媒手段,發掘和發展景德鎮傳統陶瓷文化景觀遺產的內涵,並加以現代化改造,將陶瓷文化產業做大做強。
(二)傳承性文化景觀是曆史性文化景觀活態演變的當今體現。傳承性文化景觀是當前最多的景觀形態。景德鎮遍地開花的陶瓷作坊、陶瓷商店和陶瓷展廳都是傳承性陶瓷文化景觀的表現形式,曆史性陶瓷文化景觀中的許多表現形式被新的表現形式所傳承和延續。這一傳承和延續讓景德鎮陶瓷文化景觀保持著內在活力。“變化是文化的永恒現象,均衡和穩定是文化的相對性,景德鎮陶瓷文化景觀的演變體現了這種規律。”這些傳承性陶瓷文化景觀雖然改變甚至喪失傳統的特征和肌理,但對這些陶瓷文化景觀進行重建,在曆史位置上複製一個特定時期狀態的建築或景觀,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保留了陶瓷文化曆史底蘊。前身為明、清皇家禦窯廠,建於1952年的景德鎮建國瓷廠至1995年陶瓷企業改製後興盛不再。2010年以來市政府為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積極探索發展低碳陶瓷新路,將建國瓷廠打造成陶瓷文化創意產業,成立了陶瓷文化創意園,學習北京798那樣的創作場所,大力發展現代陶藝,這不僅賦予了瓷廠文化景觀新的麵貌,也促進了陶瓷產業的轉型和經濟的發展。另外還有許多陶瓷文化景觀仍作為陶瓷生產、交流和銷售的場所,是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載體。景德鎮陶瓷文化景觀遺產資源所具有的潛力會在市場經濟的內在推動下激發出新的活力。
總之,我們完全可以實現陶瓷文化景觀遺產傳承、創新與實現經濟發展、產業轉型的雙贏。
基金項目:201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基於符號學的景德鎮陶瓷文化景觀研究》;2011年江西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基於符號學的景德鎮陶瓷文化景觀的保護和利用研究》;2012年江西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景德鎮陶瓷文化景觀遺產的傳承與創新研究》.
注:本文是2013年景德鎮市社科聯重大招標項目《景德鎮大遺址保護帶動城市發展研究》課題項目。
參考文獻:
[1]黃勇,劉春瑾.景德鎮陶瓷創意文化產業體係構建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08,12.
[2]鄔東璠.議文化景觀遺產及其景觀文化的保護[J].中國園林,2011,4.
[3]詹嘉,趙傳玉,袁勝根.曆史時期景德鎮陶瓷文化景觀的演變[J].農業考古,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