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執行力的概念
一、什麼是執行力?
所謂執行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執行力可分為企業執行力和個人執行力。它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是把企業戰略、規劃轉化成為效益、成果的關鍵。
商界領袖眼中的執行力:
★GE的前CEO傑克韋爾奇:所謂執行就是公司運作的細節。
★前IBM的CEO郭士納:把戰略轉化為計劃,並對結果進行測量。
★戴爾電腦總裁邁克·戴爾:要求每個員工每個階段都要一絲不苟。
★聯想集團總裁柳傳誌:選拔合適的人到合適的崗位上來。
★海爾集團CEO張瑞敏:就是把一件事做到底的韌性。
★海外晉商郭台銘:經營公司重要的是上行下效,上麵重視什麼,下麵就會執行什麼。
★國外著名的《執行》一書的作者拉裏·博西迪和拉姆·查蘭:執行應該成為一家公司戰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目標與結果之間不可缺少的一環。
★世界組織行為學大師保羅·赫賽博士:執行力問題就是領導力問題。
★中國著名講師餘世維先生:按質按量地完成任務。
【案例及小故事】柳傳誌:執行就是任用會執行的人
聯想電腦的總裁柳傳誌先生,被公認為2003年非常有影響力的企業領袖之一。柳傳誌先生把執行力歸結為這麼一句話——“積極地選拔合適的人到恰當的崗位上,還要鍛煉員工隊伍的執行能力。”
過去,聯想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它強大的執行力,這與柳傳誌所受的軍事教育是一脈相承的。聯想最津津樂道的就是它每年都要舉辦的全國市場活動,每次都是幾百個城市同時舉行,足見其巨大的運作和控製能力。這種以高效運作體係為基礎的執行力,也正是聯想在PC市場上崛起乃至保持霸主地位至今的最重要的殺手鐧。
現在,你對執行力有了一個明確的概念了嗎?由於我們接下來要講的是店長執行力的打造,所以,在這裏,我們主要了解一下個人執行力。
二、什麼是個人執行力?
整體上表現為“執行並完成任務”的能力,對於企業中不同的人要完成不同的任務需要不同的能力。它包含了戰略分解力、時間規劃力、標準設定力、崗位行動力、過程控製力與結果評估力,是一種合成力。這六種“力”實際上是六種職業執行(做事)技能,對於企業中不同位置的個體所需要的技能需求並不完全一致。
【案例及小故事】
建教堂的故事
有一個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三個建築工人正在建一座教堂,有人問他們在幹什麼。第一個建築工人回答,他是在砌磚頭,這個人是在為了工作而工作;第二個工人說他正在造房子,他是為了生活而工作;第三個工人滿懷激情地說,他正在建造一座雄偉的教堂,他是在為理想而工作。三個人的回答顯示出了他們對自己工作的三種不同的態度,決定了他們各自對工作所產生的執行力。
洗手套的啟示
一個冬天的晚上,9時許,美國西點軍校一位軍官交給他的學生一個任務:把軍官的髒手套洗幹淨,次日要用。學生立刻回宿舍幫軍官清洗手套,洗手套不難,難的是如何讓手套在第二天變幹。學生先是把手套擰幹,再拿幹毛巾把手套卷起來吸幹水分。到了淩晨3點,學生就把手套靠在窗口,晃動雙手,讓風把手套吹幹,吹了一晚上,到了早上6點,學生終於把晾幹的手套交到了軍官手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推諉責任,不要逃避挑戰,用心地完成上級交給你的任務,這是一個基層員工執行力的表現。
第二節 打造執行力文化的八個關鍵點
作為管理者,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狀況:不知道你的員工在想些什麼,雖然你希望能夠和他們彼此了解;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才能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不知道真正的動力究竟是來自外在的還是內在的刺激;不知道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和容易產生共鳴的……
管理者需要建立起人們的共識,因此,理所應當要承擔起教育和輔導的責任。輔導更偏重於技能的塑造,而教育則瞄準了人們的內心,在幫助人們重塑觀念的同時,也使整個組織建立了共識的基礎。
遺憾地是大多數的管理者隻會說些冠冕堂皇的空話,或是僵硬地執行公司的政策,而這根本無法觸及人們的內心並產生任何激勵。“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員工”已經阻礙了管理者們更好地完成目標以及去建設一支更強大的團隊。企業內部不能很好地達到上行下效的目的,顯然,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執行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