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金王國”新羅故都——慶州(1 / 2)

“黃金王國”新羅故都——慶州

地理風物

作者:高關中

慶州位於韓國東南部,自公元前57年新羅王國開國起,到935年末代國王敬順王向高麗投降為止,凡992年,都是以此地為都城。在慶州一帶,到處都有新羅時代遺留下來的古墳、王陵、佛寺、石碑、古塔、城堡和殘缺的宮殿等古跡。有人說慶州就是一個沒有圍牆的博物館,這話一點也不錯。

星羅棋布古跡多

慶州保留下來的名勝古跡主要分布在市區南部。

皇南洞一帶、市政廳南麵,隔著太宗路就是一片陵墓區,現將一部分整理好辟為古墳公園。公園由石牆環繞,四柱三間式大門上掛著“大陵苑”牌匾。園內以天馬塚為中心。該墓是新羅特有的積石木槨墓,發掘時出土了金冠、馬具等大約1.2萬件隨葬品。現在,陵墓內部已開放,再現了古墓的構造及發掘時的狀態。與天馬塚隔池相鄰的雙圓墓是園內規模最大的墓葬,墓中亦出土了大批文物。古墳公園內共有20多座巨大的饅頭狀王陵。

離開古墳公園東南行,就到了韓國另一著名的曆史遺跡——瞻星台。這座瞻星台建於634年、善德女王(632~647年在位)當政時期。天文台用365塊30厘米高的花崗岩條石砌成,正合一年的天數;最下麵的長方形基石有12塊,正好是一年的月數;善德女王是新羅的第27位君主,因而建台所用石塊也恰好是27層。瞻星台現已成為慶州古老文化的象征。

瞻星台東南麵是新羅宮城半月城的遺址。據朝鮮最古的史書、1145年編撰的《三國史記》中的記載推算,半月城始建於新羅第5代婆娑王(80~112年在位)時代,因形似半月而得名。後來都城的規劃即以半月城為中心,采取棋盤狀的條坊製,與唐代長安城頗為類似。如今半月城被林木覆蓋,僅殘存散置的石柱礎。半月城東麵保存有古代的石冰庫,冬季先貯藏冰塊,為夏季貯藏食物之用,據稱是韓國最古老的“冷藏庫”。

半月城以北的雁鴨池是個方圓200米左右的池塘,殘存有樓閣建築臨海殿。據《三國史記》記載,文武王十四年(674年),“宮內掘池築山,種植花草,飼養珍奇獸類”,可以認為雁鴨池是王宮附屬的苑池,作為遊園、迎賓館使用。統一三國的文武王經常在此大擺筵席,宴請賓客。

雁鴨池附近的芬皇寺建於634年,如今保留有列為“國寶”的石塔。該塔仿照中國式的磚塔建築,並兼有新羅時期的建築風格,曆史價值十分珍貴。

佛國寺與石窟庵

統一新羅時期是朝鮮藝術文化的鼎盛時期,佛教建築和雕刻藝術經曆了一個“黃金時代”,而佛國寺和石窟庵便是這一時期的巔峰之作。

佛國寺坐落在市區東南吐含山平整的斜坡上,是韓國寺廟的代表作,享有很高的聲譽。佛國寺初建於新羅法興王二十二年(535年),1592年日寇入侵時慘遭焚毀,唯有石造部分曆劫猶存。後來部分建築得到重建,目前麵積約39萬平方米,僅及最盛期的1/10,但仍令人歎為觀止。

佛國寺正麵朝南入口處有一片蔥鬱茂密的樹林,山門便掩映在綠葉之中。門內的伽藍朝南建在全長92米的雙層花崗岩石壇上,由以大雄殿為中心的東區和以極樂殿為中心的西區構成,均有回廊圍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