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日本公司八大奇(二)(2 / 2)

至於日本公司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煙草控”和“咖啡控”,說起來理由也簡單,日本白領階層的加班是驚人的。走在大阪寫字樓最密集的禦堂筋大街上,夜幕降臨以後,幾乎每個公司的窗戶都燈火輝煌,哪怕你半夜十一二點去坐地鐵,依然是人聲鼎沸,擠滿了剛剛下班的日本人。日本國土狹小,礦產貧乏,唯一可以來保障其經濟地位的資源,就是人。所以,日本的公司常常通過加班把人的能力發揮到極致,在下班時間以後下達新的任務是正常現象,而這種加班,大多沒有加班費。每天工作12個小時對日本的白領來說並不是稀奇的事。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每個公司都這樣,從外國人的角度看,這就有點兒驚心動魄了。

不過,日本人的生理構造也不會與其他人有太多的不同,所以,這種壓力之下,咖啡和煙,就是最好的提神工具。當然,等到咖啡和煙都不管事兒,那“過勞死”的危險就該來了。

在日本的外國人都不免評價一句——日本人,活得太累了。

對此,我還曾有一個誤解,認為日本白領階層抽煙、喝咖啡,藍領階層因為工資按小時發,到點兒下班,應該沒有這些癖好吧。後來問了日本人才知道,日本藍領階層中咖啡的癮君子較白領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天喝十幾杯咖啡的大有人在。這是因為日本的藍領階層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所以下了班以後有享受夜生活發泄壓力的習慣。帶賭博性質的電子遊藝廳,五花八門的色情場所,往往等玩完出來,就到後半夜了。睡眠不足的日本藍領們,比如卡車司機,為了保證開車時不打瞌睡,最普遍的辦法就是喝咖啡。

所以,在日本的公路上,人人視大卡車為危險的家夥,可不僅僅是因為它個子大,更因為開它的可能是一個全靠咖啡才不會睡著的更危險的司機。三七分頭西服衣

到日本第一次理發,理完之後剃頭師傅問一句:上班頭?我一愣,不理解什麼意思。師傅用刀對著我的腦袋一比劃:30%,70%?

怎麼回事?分西瓜麼?

後來我才明白,日本公司職員的發型都是固定的分頭,左邊30%,右邊70%,有沒有一根根數過不知道,但看起來很精確的樣子。日本的公司職員的著裝發型有著嚴格的傳統,走在街上外觀很醒目,結果是上班高峰時坐在地鐵裏,周圍仿佛都是從一個模子裏麵刻出來的日本人。走在公司裏,也大有認錯人的危險。

說起日本公司職員的標準形象,閉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出來,他們都穿西裝,無論寒暑,四季不換。白襯衫,黑皮鞋,深色領帶,深色西裝,這就是日本白領典型的形象。不過,一定還要加上前麵提到的那個30%對70%的分頭。要知道日本黑社會也是白襯衫黑西服,隻不過發型五花八門,或光頭,或染發,或極短的寸頭,如果隻看衣服不看腦袋,是很容易把“暴力團”當成工程師的,這在某些場合,可能會讓人犯下無法彌補的錯誤。

不過,這隻是外國人膚淺的認識,日本人自己對於這種著裝傳統,有更詳細的規矩。比如傳統的日本公司,其職員西服左側前襟都要別一個公司的證章。這一點,侯寶林先生在他的相聲裏麵也提到過,說抗日戰爭期間,在中國的日本公司職員往往驕橫,看戲不買票,誰也不敢查,於是有人弄個啤酒瓶子蓋也掛在衣襟上跟著蒙事白看戲;日本公司略帶迷信的職員不穿黑色襪子,因為日本的襪子叫做“足下”,“黑色”的發音類似“痛苦”,穿黑色襪子帶了“足下痛苦”的不吉之兆。這些細節,就不為外人所知了。

我看來,都穿西服著裝整齊當然很好,但是,也有副作用,那就是我在一個辦公室裏工作了三個月,還分不清周圍那十幾個日本同事呢——實在是他們看起來太一樣了。不過,日本的著裝習慣也在受到“海龜”的衝擊,至少,在比較接受新事物的軟件工程師群體中,如古板的前輩一樣穿西服打領帶的人是少多了。

但是在日本的地鐵裏一眼望去,依然是一片“西服螞蟻”的景象,又可以感到這種變革是多麼的不容易。

不由得回憶起了“文革”的時候,我國街道上的“藍色螞蟻”。我們穿成那樣兒是“革命”的要求和規則,沒辦法,日本人今天的“西服螞蟻”呢?又是什麼在規範著他們?

忽然想起一個詞兒來,好像叫“麵子強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