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中俯瞰綠意蔥蘢的稻田,像是一塊走動著的懷表那樣精美;在湄公河口的水邊飄蕩著榴蓮和街頭美食的混合香味;在會安老街上,到晚上九點關閉了電燈,黑影都變成了鬼影曈曈……
奈傑爾·理查森
1A號公路縱貫越南,從北方的中國邊境一直到南方的湄公河三角洲,連接起雜亂喧鬧的河內和胡誌明市(以前的西貢市)。在兩座城市中間的某個地方,車輛會快速經過一座沒有人間煙火的城市——鬼城。它會告訴你許多有關現代越南的故事。
到鬼城(這是外國人起的綽號)去的拐彎口在古老的城市順化以南幾英裏的地方。我們離開1A公路後朝東向著南中國海的方向行駛,導遊方先生對我將要看到的景象解釋說:“人們相信,你對祖先越好,祖先就越會保佑你。”
我們沿著高出稻田的路麵行駛,田裏村民們正在收割,一派豐收的景象。突然在農田裏出現了墳墓,數量越來越多,墓體越來越大,墓上貼著彩色的麵磚,築有小尖塔或寶塔,看起來像一間間小平房。
大大小小的墳墓和房屋混雜在一起,以至於難於區分哪些是活人的房子,哪些是死人的墳墓。在越南的文化中祖先並沒有死去,他們不過是搬到了隔壁的房子裏,用死了的眼睛注視著你。
越南人踐行崇拜祖先。在宏大的陵墓上除了有中國風格的龍,還有基督教和佛教的飾物,但越南真正的宗教是敬拜祖先。在順化和峴港之間的海邊沙灘上,在會安的村莊附近,這樣的祖先崇拜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現在經過的雜亂粗劣的墳墓群構成了鬼城的中心,而建造這些墳墓的錢大部分來自居住在國外的越南人,他們中的許多人就是七八十年代的“船民”。這是越南特有的現象,許多越南人在移居到西方改善自己生活的同時,還幫助居住在祖國的家人。
在建墳的熱潮中,家族之間的攀比逐步升級,墳墓的規模和設計越來越奢華。我們曾遇到過的一個人說,他家族為建造所謂的“永世房屋”花去了3萬美元。鬼城正好迎合了21世紀越南的某些東西——這是一個急於擺脫上世紀戰亂和貧窮,並迫切投身到物質成功懷抱中的國家,然而曆史總是像祖宗一樣在冷眼旁觀著。
回到1A公路後我們到了峴港。越戰時期,這裏曾經是美軍基地。峴港有著現代城市應有的一切,隻是越戰的印記已經難以尋覓。“這裏曾經有許多民族解放陣線的戰士。”導遊方先生告訴我們,他的父親曾經為美國人工作。“他們可能是賣冰淇淋的小販,擦鞋的小孩,他們會出其不意地攻擊,”他做了一個刀劈的手勢,“然後就逃之夭夭。”
寬闊的大街和購物中心替代了窮街陋巷,那裏曾是越共經營的地盤。在南中國海沙灘背後的帶狀地帶,一個具有國際風格的海濱度假勝地和公寓樓盤正在興建,這正是當年美國大兵在戰鬥間隙前來避暑的地方。“2012年開張”,“即將隆重推出”,“豪華社區待售”,房產廣告牌上充斥著這樣的廣告語。
向南驅車半小時後又出現了開發項目,圍繞在秋盤河口和古老的貿易碼頭會安附近,一家度假村在漁村福海(Phuoc Hai)附近建了起來。在這裏漁網仍用木頭轉盤吱吱嘎嘎地拉上岸。
一位有經濟頭腦的福海村民經營著一項“生態旅遊”,他讓遊客們體驗古老的捕魚方式和生活方式。遊客們乘著竹筏巡遊在長滿海底椰的淺海裏,他解釋說,興建度假村破壞了河口的生態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