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抗議文明向左,罷工向右(2 / 2)

到達雅典的第二天,我們就在憲法廣場碰上了學生們抗議政府縮減教育經費的遊行,馬路被堵得水泄不通,交通一度癱瘓。最大一次遊行由全國總工會組織,我們按照官方公布的時間來到現場,卻發現大喇叭裏播放著音樂,人們三三兩兩地交談著。正當我們有些懵懂茫然的時候,一位雅典當地記者卻提醒我們:“你們居然沒帶防毒麵具,一會兒等著哭鼻子吧!”

果不其然,遊行隊伍路過財政部的時候,警察和市民打起來了。警察用上了催淚彈,害得我們一把鼻涕一把淚地痛苦奔走,躲閃著警察與鬧事者之間的追逐和衝撞。而幾百米外的憲法廣場上,憲兵邁著誇張而鎮定的步伐在整點交接,絲毫不為這邊的喧鬧幹擾。

遊行已經成為這個國家公民的一種發泄方式,習慣了高福利的希臘人,麵對步步縮水的“瘦身”政策絕不買賬。很多希臘人仍然覺得交稅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的司機Peter大約50出頭,他每天來接我們的時候,都要填寫一本納稅表格,上麵需要清楚寫明每筆生意的具體細節以及他從中獲得的報酬,政府會按照這個填報額度相應收稅。Peter嘟噥著嘴,不情願地寫下每一個數字“:這萬惡的政府,憑什麼要收這麼多稅!簡直是剝削!”

我們對於希臘經濟現狀的了解有一大半來自Peter慷慨激昂的敘述。他開車帶著我們在雅典市區轉悠,一間一間指給我們看德拉赫馬時期那些昂貴的旺鋪,現在卻因為經濟危機而關門。很多希臘人丟了工作,也喪失了安全感,因為害怕銀行破產,人們紛紛從銀行把存款提出來藏入牆壁或天花板,卻又被翻牆入室的小偷們洗劫一空。

離開雅典之後,我們去了愛琴海的著名度假勝地米克諾斯(Mykonos)島。離開雅典的那天,正巧又趕上了環衛工人罷工,去往機場的沿途垃圾成山。不過米克諾斯島也沒有好到哪裏去,土地大片大片荒廢著,一些開闊的地方毫無計劃地建造著千篇一律希臘風格的白色牆體度假酒店。在米克諾斯的著名景點“風車磨坊”周邊,瓦礫成堆、垃圾四散、惡臭刺鼻。

當地人告訴我們,米克諾斯隻有每年5月至9月的黃金旅遊期才活泛起來,在這段時間以外都不做生意。因為旺季已經過去,因此島上會有一多半的店鋪大門緊鎖。當地人原本是一些莊稼漢,但也因為收入太低而轉為從事旅遊業了。

旅遊業應該是拯救希臘走出經濟危機陰霾的一條途徑,不過在此行之後,不少人的美妙幻想和憧憬都破滅了。其實在人文曆史的底蘊上,希臘仍然讓人歎為觀止,但這個國家的悲慘現狀卻總讓它大大失分。我們在去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拍攝的那天,剛剛感歎完館內藏品的豐富和古希臘文明的偉大,轉身去一院之隔的碑銘博物館的路上,就親眼目睹了整條街上滿是落魄的吸毒者,一個個形銷骨立、麵若死灰,沒有經曆這種場景轉換的人很難感受到那種強烈的對比。同樣,對於現在大家眾口一詞聲討的高福利政策,經濟學家們通過對比也發現,高福利並不一定就等同於國家負債,關鍵是財政紀律性。從我們這一路行程看,各個黨派之間為了上台,你方唱罷我登場時許下的各種短期承諾固然危害不淺,但更重要的是,意大利人和希臘人那種深入骨髓的隨意和惰性,也許才是病根。

我又想起了國會大廈廣場上的那個意大利小夥子,現在他抗議的貝盧斯科尼政府已經下台了,不過,新政府能帶給他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嗎?如果新政府仍不能拯救意大利,難道他就這樣一直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