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獨立員工”的聲音

卷首語

作者:王巧貞

近來風頭無限的“Dr.魏”無疑是這個個性張揚時代最強悍的產品經理,至少他在公眾麵前展現出這樣的形象。

在熱播的科學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中,評判席上最引人矚目的不是周傑倫,不是李彥宏,更不是李永波、梁冬和陶晶瑩等,甚至都不是那個“來自星星”的“都敏俊xi”,而是“鐵麵判官”魏坤琳。這位被稱為“Dr.魏”的北京大學心理學係副教授,一手掌握選手的生殺大權,唯我獨“專”:“科學是我唯一的判斷標準。”他無視選手的情緒,不在乎其他評委的質疑、不滿甚至攻擊,給10分時“毫無壓力”,打1分時也決不手軟,其強悍程度完全不亞於當年的喬布斯在蘋果的作派。

喬布斯能創造性地引領消費者需求,是因為他充分的自信和洞察人性的敏銳,而Dr.魏的權威則緣於公眾的專業水平遠遠不足以與他抗衡。

霸氣側漏,需要資本。

亞馬遜聲稱自己的使命是“成為地球上最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喬布斯無疑是產品經理的表率,馬化騰、周鴻、雷軍都把自己當作公司最大的產品經理,李彥宏說,我花1/3時間抓產品。

以消費者為中心,為他們提供極致滿足需求的產品,無疑是這個時代的共識。“微信之父”張小龍認為“產品經理應該像上帝一樣了解人性”,但這個世界上,能夠洞悉人性的產品經理並不多。連微信也是在摸索中前進,目前的成功並不完全來自於團隊精確的預測和判斷,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偶然的成分在內。這一點無須爭論。

那麼,如何清晰地探知用戶的需求並予以滿足,甚至引領性地創造用戶需求?

把消費者看作企業的“獨立員工”,傾聽他們的聲音——也許就這麼簡單。

“米粉”就是小米的“獨立員工”,“果粉”也是蘋果的“獨立員工”,而對於大多數品牌而言, 中度以上消費者可看作企業的“獨立員工”。他們對企業和品牌有一定的忠誠度,鑒於社會階層的認同感,他們會有意無意地傳播企業的理念和產品,但他們不會對管理層唯唯諾諾,也不會對產品經理馬首是瞻,他們隻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發表對品牌和產品的看法。

“獨立員工”並非企業的正式員工,他們因為對產品的接受而對企業產生好感,如果企業能持續提供讓他們興奮的產品,他們就會一直追隨你,如果你的產品趨於平庸或服務不再超出預期,他們會隨時離開。既然你不具備中移動堅持“月底清零”的壟斷資格,那麼就該小心翼翼地聽取他們的意見。因為“獨立員工”不獨屬於你,他也可以屬於能夠提供同類產品、同樣服務的其他企業。在傳統商業時代,消費者需要用腳來投票,他們可能也就忍了你一時的“傲慢無禮”,但在互聯網商業時代,他們隻消動動手指,就能把你像塊抹片一樣拋棄,眼都不眨一下。

互聯網時代,雖然追求個性是消費者的心理需足,但品牌矜持的底氣一定是建立在自身產品獨一無二、不可替代或在某一方麵做到極致的基礎上。

既然產品經理不能像喬布斯那樣敏銳洞察人性,不能像Dr.魏那樣專業至上,那麼,尊重我們的“獨立員工”吧,在一定程度上去“討好”他們,傾聽他們的意見,和他們休戚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