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視野
作者:竇光宇
傘,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遮陽擋雨的常備用具,還蘊含著很多文化寓意,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傘的功能也不斷擴大,大到可以為地球撐起一把“傘”。
是誰發明了傘
傘被稱作“能移動的房屋”,據傳是魯班的妻子發明的。人們夏天受大雨和炎熱的困擾,魯班替鄉親們著想,便圍繞著四鄰建造了許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它們雖能夠起到避雨防曬的作用,但卻不能讓人們在狂風暴雨的季節自由地外出活動。這時,魯班的妻子也在動腦筋,她按照丈夫所建亭子的樣式,製成了一個重量很輕的竹框架,在上麵糊上油紙,還給這個也能避雨防曬的輕便物件起了個名字—“傘”。從此,傘便在我國流傳起來。
唐朝時,日本先後向中國派出了19批“遣唐使”,多達500餘人。他們不僅學習了中國的曆法、天文、音樂、美術等,還把包括製傘工藝在內的多種生產技術和製造工藝帶回日本。後來,隨著對外文化交流的開展,傘陸續傳至亞洲的朝鮮、越南、泰國、老撾等地,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傘具。
1747年,英國一位名叫祖納斯 漢努威的商人到中國旅行,發現中國人打著油紙傘在雨中行走,雨停後便把傘一收,隨身攜帶,甚為方便,他回國時就買了一把。當他撐開雨傘行走在雨中的倫敦街頭時,卻受到嘲罵和詛咒,甚至有人向他投擲雞蛋。因為根據英國的宗教傳統,天上下雨被認為是上帝的旨意,用傘遮住雨就是違反天意,是大逆不道。但是,雨傘的好處人人可見,它終於在一片反對聲中逐漸盛行起來。19世紀中葉,雨傘成了英國人的生活必備品,也成了英國“紳士”的象征。1969年,英國還專門建立了傘博物館,收藏和展覽各種各樣的傘具。
傘的文化內涵
傘,不僅僅隻是一把普通的雨具,還富有更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婚禮上,傘是不可或缺的物品。新娘下轎,喜娘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避邪。日本傳統婚禮上,新娘同樣需要被紅色油紙傘遮著身體。在我國客家人居住地的地區,由於“紙”與“子”諧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時,娘家通常會以兩把紙傘為嫁妝,取其“早生貴子”的意思;且繁體的“傘”字裏有四個“人”字,象征著多子多孫;另外紙傘傘麵張開後呈圓形,具有祝福新人生活圓滿的意思。在男子16歲成年禮時,也會以相同理由贈予一對紙傘。
日本傳統舞蹈往往以油紙傘作道具;茶道表演時要用“番傘”;老人好用紫傘,象征長壽;送葬時則要用白色傘;宗教慶典中,常將油紙傘支撐在神轎的上麵,以取其圓滿之意。在英國,傘還一度表示女性對愛情的態度:把傘豎起來,表示對愛情堅貞不渝;左手拿著撐開的傘,表示“我現在沒有空閑時間”;把傘慢慢晃動,表示沒有信心或不信任;把傘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見到你。
傘的奇特功能
現在的傘各式各樣、種類繁多,有綢傘、紙傘、油傘、折疊傘、防紫外線傘等等,還出現了很多功能奇特的傘。
使人愉悅的傘日本有一種傘,傘柄上裝有收音機,傘一撐開,就可以聽到優美的音樂。無獨有偶,蘋果電腦公司還把音樂播放器和傘柄相連,通過感應器調解音量,如身體右旋就能增加音量,而左旋則能減低音量。輕輕地旋轉雨傘的握柄,就可更換歌曲。國外還有一種帶香味的傘,傘一打開,芬芳濃鬱,在雨中打著這種傘,心情該是何等愉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