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視野
作者:楊孝文
早在15世紀,達 芬奇便通過對鳥類的研究發現研製了飛行器。與人類研發的技術相比,大自然的解決之道往往更經濟、更有效、更耐用。在設計新產品的過程中,工程師往往需要從大自然的設計中獲取靈感。
1.日本新幹線
日本新幹線的時速可達320千米,但其發出的巨大噪音往往超過環境標準,穿過狹窄的隧道時,列車甚至會產生音爆。造成這一問題的部分原因在於車鼻的形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程師從翠鳥身上獲得靈感。翠鳥潛入水中時幾乎不會水花飛濺,其啄呈流線型,從一端到另一端的直徑逐漸增大。它們像楔子一樣楔入水中,快速穿過水流。工程師於是研發出性能更高的子彈形車鼻。新幹線500係列高速列車於1997年投入使用,不僅噪音低,而且速度提高了10%,同時耗電量減少15%。
2.奔馳仿生概念車
樹木和骨骼非常堅固同時重量較輕。為了均勻分散壓力,樹木增強受壓最大的地方的木質,骨骼也是如此。工程師將這一特性融入結構設計,從而讓材料的重量和性能之間實現最佳平衡點。奔馳仿生概念車便具有輕而堅固的特性,類似設計還將被應用於其他量產車型。
3.可彎曲自修複混凝土
人的皮膚被割傷,除非傷勢很嚴重,一般都會自行愈合,因為人體的微脈管係統很快就會給皮膚輸送材料,幫助修複傷口。美國工程師研發的混凝土擁有與皮膚類似的特性,破碎之後能夠自行“愈合”。他們利用特殊的微纖維加固水泥。這種纖維允許混凝土彎曲,即使發生斷裂,裂口寬度也隻有頭發直徑那麼小。斷裂後,這種混凝土吸收周圍空氣中的濕氣而後軟化並“生長”,填補裂縫。自愈合混凝土的造價是傳統混凝土的3倍,但由於維護成本降低,足以抵消高出的造價。
4.抑菌材料
與鯨和海牛的皮膚不同,鯊魚身上並不會附著藻類或者藤壺。這種特性似乎與名為“膚齒”的小鱗片有關。美國一家公司模仿鯊魚皮的圖案和結構,開發出一種名為“Sharklet”的抑菌材料,把它粘貼在導尿管等醫療裝置上,可以抑製細菌生長。
5.自動供水係統
有“多刺惡魔”之稱的棘蜥利用皮膚上的溝槽收集水。當夜晚溫度降低時,皮膚上的露水通過毛細管作用流入口內。仿照這種機理研製出的自動供水係統能夠收集和分配天然蒸餾水,幫助數百萬人獲取清潔淡水。
6.無痛注射針頭
被蚊子叮咬過的皮膚又紅又癢,但在其刺吸式口器刺入皮膚之時,人們根本感覺不到。這種昆蟲的吸管呈鋸齒狀,能夠最大限度地縮小與人的皮下神經接觸的範圍。相比之下,那些光滑的皮下注射針頭,則會引起人的疼痛和不適。日本工程師從蚊子身上獲取靈感,研發出邊緣呈鋸齒狀的微型無痛針頭。
7.純天然空調
不管外麵如何潮濕、幹燥、灼熱或者冰冷,白蟻丘內部幾乎始終保持恒定不變的溫度和濕度。為了做到這一點,白蟻一天之內重複打開和關閉一係列供熱和冷卻噴口。在設計非洲一座購物中心和辦公樓時,建築師對白蟻丘的結構進行了研究,使該建築能耗隻有類似建築的10%。
8.高性能衝浪板
座頭鯨鰭狀肢前緣的波紋幫助它們優雅而迅速地在海水中穿行。這些波紋名為“小結節”,可減少阻力,允許身軀巨大的座頭鯨在水中自由遊動,甚至可以繞著小圈遊動。衝浪板製造商於是為衝浪板安裝了一個模仿座頭鯨鰭狀肢的“鰭”。
【責任編輯】龐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