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腦出血微創穿刺引流治療106例療效觀察
臨床探討
作者:吳世強 駱安林 關惠東 方挺
[摘要] 目的 探討在CT定位的幫助下進行微創穿刺引流對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效果和意義。 方法 回顧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106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 結果 106例患者,平均手術時間30 min,4例患者術後再次出血死亡。其餘患者未發生顱內感染及其它髒器感染等嚴重並發症。通過術後2~6個月的隨訪,生活能完全自理的患者有72例,基本能自理的有26例,其餘4例患者需要他人照顧。 結論 采用CT定位微創穿刺引流術,具有損傷小、操作簡便快捷、減壓及時、臨床治療效果佳、並發症後遺症少、術後功能恢複好等優點,值得基層醫院廣泛應用。
[關鍵詞] 高血壓;腦出血;微創穿刺引流
[中圖分類號] R6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03-0133-02
高血壓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疾病,在我國成年人中的發病率接近五分之一,是多種疾病的發病原因,如冠心病、腎部疾病、腦血管疾病等,是導致人們患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腦出血是高血壓腦部血管病變引起的急性危險性極高的並發症,其發病急,進展快,致死率和致殘率都很高[2]。高血壓腦出血是自發性腦出血,非外界創傷引起的腦部血管破裂出血,發病初始征兆不明顯,剛發生時隻有患者自己才能覺察到。少量的腦出血會導致腦部血腫,目前臨床常采用微創穿刺後將淤積的血腫引流出來,減輕對腦部組織的壓迫,緩解症狀。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對106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在CT定位的幫助下通過微創鑽孔穿刺引流消除血腫,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高血壓導致的腦出血患者106 例,其中男61例,女45例,年齡38~80歲,平均42.3歲。所有患者均存在2~17年,平均8年的原發性高血壓史。患者因未持續監測血壓,對血壓的控製不理想導致腦出血。入院時檢查患者血壓最高242/120 mmHg,最低150/90 mmHg,入院時GCS評分3~5分的有17 例,6~8分的有42例,9~13分的有47 例。經頭顱CT檢查證實存在腦出血,出血量最少的患者有25 mL,最多的有107 mL;發病到實施手術時間最短1 h,最長26 h,平均12 h。
1.2 手術方法
先采用CT對頭顱部位進行全麵掃描,準確確定出血點和出血量,然後避開重要功能區和主要血管,標記微創穿刺地點、穿刺深度、穿刺角度等。采用局部麻醉方式(配合程度不好的患者采用全麻方式),使用顱內血腫穿刺針,按預先的標記點、深度、角度等穿刺到血腫塊的中心部位,置入引流管抽出血腫中的液體,引流阻力較大後停止引流,用生理鹽水反複衝洗血腫後再引流,直到衝洗液變得清澈幹淨,血腫較大者,還可以采用雙通道引流方法,以盡快解除血腫對周圍腦組織的壓迫。然後每天兩次注入尿激酶,保持引流狀態,根據血腫和水腫緩解情況,確定引流結束時間,一般引流時間為2~4 d,即可將血腫大部引流出來。
2 結果
本研究106例患者,微創穿刺引流術均進行順利,平均手術時間30 min,有4例患者術後再次出血死亡,其餘患者引流後CT檢查顯示血腫消除,受壓的腦組織複位,術後給予及時的抗感染治療及控製血壓治療措施,未發生顱內感染及其它髒器感染等嚴重並發症。術後經康複功能鍛煉,患者運動功能得到一定恢複,通過我們術後2~6個月的隨訪,生活能完全自理的患者有72例,基本能自理的有26例,其餘4例患者需要他人照顧。
3 討論
高血壓是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發生腦出血後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都很高,且康複情況與出血量和搶救治療的及時與否密切相關[3]。長期的高血壓導致患者腦部動脈逐漸硬化,當腦動脈硬化到一定程度後,遇突然的刺激,如劇烈運動、情緒激動、極度興奮及一些突發情況的刺激,會導致血壓短時間內驟然升高,導致硬化的血管破裂,發生出血。發生出血後,輕者會出現頭痛、意識障礙、肢體癱瘓等現象,嚴重者會導致昏迷甚至死亡,腦出血導致的死亡病例可達到我國每年因病死亡人數的20%左右,因此對腦出血的治療是目前臨床最急迫的任務之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