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骨後間隙鎮痛治療前列腺電切術後膀胱痙攣
臨床探討
作者:呂建英 包文朝
[摘要] 目的 探討硬膜外鎮痛失敗後膀胱痙攣的治療方法。 方法 擇期前列腺電切術後患者28例,硬膜外鎮痛失敗或終止,發生膀胱痙攣後,隨機分為兩組:Ⅰ組為治療組,行恥骨後間隙穿刺置管,接自控鎮痛泵持續鎮痛;Ⅱ組為對照組,給予東莨菪堿10 mg肌肉注射。 結果 Ⅰ組13例鎮痛效果滿意,1例因膀胱內出血再次手術治療,有效率為92.86%;Ⅱ組8例疼痛緩解,4例有輕度疼痛,2例加用止痛藥,有效率為75%。 結論 恥骨後間隙鎮痛,效果良好,操作簡單,全身影響小,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膀胱痙攣;恥骨後間隙;鎮痛
[中圖分類號] R6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03-0138-02
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目前已成為治療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手段,但術後易發生膀胱痙攣。硬膜外鎮痛的臨床應用成為抑製前列腺術後膀胱痙攣的一種新途徑[1],但有少數患者在硬膜外鎮痛過程中硬膜外導管意外從體內脫出,或硬膜外鎮痛48 h後已拔除硬膜外導管時發生膀胱痙攣,需要再次鎮痛治療。我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6月期間遇到此類患者28例,采用恥骨後間隙鎮痛治療硬膜外鎮痛終止後發生的膀胱痙攣14例,取得明顯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8例擇期行前列腺電切術患者,年齡69~84歲,體重49~89 kg。21例接受腰硬聯合阻滯麻醉,7例接受硬膜外阻滯麻醉,術後均使用硬膜外鎮痛。12例患者硬膜外導管因天氣熱、出汗較多在術後20 h內脫出;9例患者因其他原因致導管在術後24 h內脫出;1例患者因低血壓將鎮痛泵關閉,患者家屬認為無用強烈要求將鎮痛泵拔出;6例患者在鎮痛泵正常使用48 h後結束鎮痛治療。膀胱痙攣均發生在術後4 d內,家屬要求鎮痛治療。28例患者前期14例,為對照組;後期14例,為治療組。
1.2 方法
治療組在療區病房內,停止膀胱衝洗,使膀胱處於空虛狀態,按照硬膜外穿刺的要求皮膚消毒,局部浸潤麻醉,硬膜外穿刺針於恥骨聯合上2 cm處垂直進針,通過皮下後針尖稍斜向下,穿到恥骨後間隙處,反複回抽注射器,無血液、無尿液回流後,注入1%利多卡因5 mL,同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經穿刺針置入硬膜外導管並固定,經硬膜外導管再次注入1%利多卡因5 mL後接自控鎮痛泵。鎮痛泵配方:0.75%布比卡因20 mL+雷莫司瓊0.3 mg+生理鹽水至100 mL,恒速注藥2 mL/h,單次給藥量0.5 mL,鎖定時間15 min。對照組在膀胱痙攣發生後,給予山莨菪堿10 mg肌肉注射。
2 結果
治療組中,1例疼痛未緩解,3 h後因膀胱內出血在連硬外麻醉下行膀胱內血腫碎吸及止血術。13例在注藥10 min內疼痛明顯緩解,3例患者6 h內再次出現疼痛,但程度較輕,通過自控鎮痛緩解。鎮痛有效率為92.86%,13例患者鎮痛時間均達40 h以上,無一例出現導管脫出、拔管困難、導管折斷、針口感染。對照組肌注山莨菪堿10 mg後,8例疼痛症狀緩解,4例仍有輕度疼痛,2例疼痛無緩解,加用杜冷丁50 mg肌肉注射後緩解,有效率為75%,對照組中10患者感覺口幹,3例患者出現腹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