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島西南,長樂村。
一年時間,易知足和伍秉鑒以元奇和十三行的名義圍繞著元奇義學周邊陸續設置了四個流民安置村,長樂村是第一個安置村,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個村,原本隻有二百三十餘戶,但隨著去年秋長樂機器製造廠的建立,不少工匠陸續遷入,長樂村得以快速發展,如今已有五百餘戶,隱然已是一個鎮。
不管是安置的流民還是後繼遷入的工匠,來到長樂之後,立馬就喜歡上了這裏,因為是安置村,街道和房屋的修建都是事先規劃好的,整個村子井然有序,幹淨整齊,與一般的村鎮截然不同。
令居民喜歡上長樂的當然不隻是居住環境,長樂建有蒙學,孩子不論男女到三歲就可以免費進蒙學,七歲以上進元奇義學,根本無須分心照顧孩,而且長樂有做不完的活計,修建房屋、街道、下水道、市場、工廠,碼頭等等,都是按付錢,且是男女同工同酬,一般家庭隻要勤勞肯幹,一月能夠掙五六個大洋,這等好地方,豈能不讓人喜歡?
亮不久,四十出頭的王七就被媳婦四娥叫起,披衣起床後,他正準備打水洗臉,四娥卻叮囑道:“記的先刷牙。”
王七翻了個白眼,卻沒吭聲,刷牙是他家在元奇義學讀書的大子和二子回來後要求的,是先生交代的任務,還城裏人個個都刷牙,這純粹是扯淡,刷牙那是大戶人家的事,他一個窮工匠窮講究個啥?這才剛過幾好日子,就裝城裏人?
見他一副不情不願的模樣,四娥麻利的給他準備好牙刷,道:“這長樂村個個都刷牙,你一口大黃牙,沒的讓人笑話。老話怎麼的來著?入鄉隨俗!”
王七一陣無語,接過牙刷,不一會就刷的一口血沫子,漱了口。洗好臉,正要坐下來喝杯茶,就聽的大門外有人大聲問道:“王師傅,王七是不是住這裏?”
開門一看,來人不認識。王七納悶的道:“我就是,有什麼事?”
來人是個二十出頭的夥子,見找對了人,便道:“蕭主管特意著我前來通知一聲,廠子從今兒起正式開工,還請王師傅吃了早飯趕去廠裏報道。”
終於開工了!王七連忙笑道:“好,一會就去!”回到後院,他眉開眼笑的道:“伢他娘,整點好的,今兒廠子開工。”
一聽廠子開工。四娥也高興起來,連忙起身道:“那今早吃麵條。”
王七點了點頭,轉身捧起大茶杯,高興的哼起了曲,來長樂已經半年了,廠子建好都快一個月了,卻遲遲不見開工,他是真有些著急,雖在長樂不缺活兒,但廠子開的工錢更高。
四娥一邊麻利的生火燒水。一邊嘮叨著道:“能到長樂來,也算是咱們上輩子燒了高香了,你那倔脾氣在廠子裏可得收斂點,上哪去找那麼仁厚的東家。我可給你,咱這輩子哪裏都不去了,死都要死在長樂。”
“一大早,點吉利的,成不?”
“成,趕緊的叫三丫四子起床。”
吃過早飯。王七就匆匆趕到兩裏外的長樂機器製造廠,一進大門,就見院子裏擺著一個大鐵疙瘩,不少人圍著觀看,邊看邊議論,他在旁聽了一陣,才知道這鐵疙瘩叫蒸汽機,是從花旗國漂洋過海運來的,他不由的大為納悶,這洋玩意有什麼用?難道廠子是要製造這玩意?那得有多少個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