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洋提督(1 / 3)

“的好!”卓秉恬輕讚道:“知足不僅眼光長遠,且誌向高遠,老夫是不服老都不行。”著,他舉起酒杯道:“就衝知足這番話,老夫亦當浮一杯。”著舉杯一飲而盡。

易知足瞥了他一眼,舉杯陪了一杯,這才道:“如此來,卓大人是極力支持展軍工?”

這話卓秉恬可不敢亂接,夾了一口菜細嚼慢咽之後,他才道:“老夫如今執掌吏部,不是戶部,即便是讚成,亦是有心無力。”

見他想打馬虎眼,易知足哪裏肯幹,徑直道:“要大力展軍工,須的朝廷鼎力支持,要想得到朝廷支持,必須朝中大員達成共識。”著,他掃了三人一眼,道:“在下雖遠離京師,為官時日亦短,但卻聽聞朝中滿漢之爭甚烈,而且滿漢兩方陣營亦有黨派之爭,在下有一言,不知當不當?”

一桌子四人,耆英是穆章阿一黨,僧格林沁是載銓一黨,卓秉恬是潘世恩一黨,易知足是立場堅定抗擊英夷的,算得是王鼎一黨,可以,一桌四人,分屬滿漢和朝中四黨,聽的易知足這話,氣氛登時一凝。

見這情形,僧格林沁大大咧咧的道:“知足有話盡管直。”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易知足也不看三人,取過酒壺一邊斟酒一邊緩聲道:“俗點,咱大清就好比是一個戲台,滿漢之爭也好,黨爭也罷,無非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但不管怎麼折騰,咱們不能拆了這戲台,相反,咱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穩固這戲台,並將這戲台做大做強。

富國強軍,就是這戲台的基石,要想富國強軍就必須展軍工,在下希望所有的朝廷大員都能夠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積極支持!”

這子居然將大清朝廷比作戲台,將朝中一眾大員比做戲子,雖貼切,但耆英、卓秉恬的臉色都不太好看,戲子畢竟是下九流,僧格林沁卻是笑道:“的好,不拘怎麼著,不能拆台!”

卓秉恬卻是暗笑他幼稚,這道理誰不懂,可一旦牽扯到巨大長遠的利益,又有幾個能顧全大局?展軍工雖然重要,但軍工所涉及的權益之大乎想象,豈有不爭之理?又豈能齊心協力?

果然,他正在暗笑,耆英已是開口道:“一直以來,火器製作皆在朝廷的嚴控之下,元奇能否協助朝廷展軍工,以機器製造槍炮彈藥可謂是國之根本。”

“軍工乃國之根本不錯,但不適於朝廷主導。”易知足不假思索的道:“火器自前朝就已傳入中國,一直是由朝廷主導和嚴控,到如今已有三四百年之久,到現在八旗綠營使用的還是火繩槍,但歐洲列國已經從火繩槍、燧槍展到現在的擊槍,米尼槍與八旗綠營的鳥槍差距有多大,諸位也清楚,那麼,諸位想過沒有?差距為什麼如此之大?”

呷了口茶,易知足才接著道:“原因很簡單,咱們大清的模式和製度扼殺和限製了火槍的創新改良,在歐洲各國,朝廷是鼓勵私人或工廠研究和製造軍火的,就以花旗國最新式的米尼槍為例來。

研製米尼槍的人在成功後申請專利,然後將生產製米尼槍的專利賣給軍工廠,以獲得大筆的財富、名譽和地位,軍工廠生產米尼槍賣給咱們賺取厚利,這米尼槍生產的越多,研製者獲得的財富就越多,這就促使他們不遺餘力,專心致誌的去進行明創造。”

到這裏,他一臉譏諷的道:‘咱們大清對於火器的生產管理製度就不用在下多了吧,沒人會想著去研製改良創新,就算是琢磨出好的,也是秘而不宣,珍藏不露。”

卓秉恬道:“這個可以改進。朝廷也可以鼓勵。”

“改進?鼓勵?”易知足哂笑道:“諸位該不會是認為研製改良武器和機械生產製造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吧?在下的提醒諸位一下,火器的研製改良是需要消耗大量錢財的,需要經過不斷的嚐試和改進,而且對於武器的研製和改良是永無止境的,朝廷會如此不遺餘力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