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駭人聽聞(1 / 3)

馬儀清雖是常年呆在馬尼拉,但卻並不閉塞,隨著有線電報的普及,獲取訊息比以前不知道方便了多少倍,而且南洋與倭國的商貿往來也不少,對於對於倭國的孝明倭王他自然是了解的,乍一聽聞查明孝明死因,不由的一驚,忍不住道:“倭王孝明?”

易知足微微頜首道:“不錯,半個月前才獲悉其病重,不想如此之快,孝明不過才三十多,正是壯年,陡然患病,迅即身亡,頗多疑點,如今倭國動蕩,恐係政爭。”

倭國這兩年掀起一股倒幕風潮,元奇派東海艦隊協助平蕩,此事馬儀清自然不會不知道,再聯係到易知足要調查孝明死因,他有些遲疑的道:“大掌櫃不會是要對倭國大規模用兵罷?”

易知足沒吭聲,緩緩點了支煙,原本他是打算暫不對倭國用兵的,目的是想錯開西北的擴張,原本他是打算乘著普奧戰爭爆發,英吉利無暇東顧的機會進行西北擴張,豈料人算不如算,普奧戰爭來的快去的也快,不到二個月時間就宣告結束,西北擴張計劃不得不暫時按捺下來。

下一場歐洲大規模的戰爭唯有普法戰爭了,而普法戰爭的爆發則是要拖到1870年,也就是還有三四年時間,元奇大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先平定了倭國。

雖在這些年來元奇一直致力於協助幕府維護統治,並且盡力延續倭國的閉關鎖國政策,但倭國依然是產生了強烈的民族危機感,頻頻爆發規模不等的倒幕運動,明治登基,更是讓他意識到不能再拖延了。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隻有彈丸大的倭國一旦強大起來會給大清帶來什麼樣的危害,他必須盡可能的將這種威脅扼殺在萌芽狀態,徹底的鏟除這個隱患,而且,目前大清的疆域已經從阿拉斯加、西伯利亞一直延伸到東南亞,於情於理,他也不能再容忍倭國繼續以藩屬國的地位存在。

默然良久,他才開口道:“盡可能的加大南洋兩省的銅礦產量。”

元奇對於銅料的消耗不是用於錢而是用於軍工——子彈和炮彈的製造,一聽這話,馬儀清就知道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易知足確實是準備對倭國大舉動兵了,當即連忙起身道:“下官遵命,盡最大可能增加銅礦的產量。”

待的馬儀清告退,易知足思忖良久,才吩咐道:“給暹羅發電,著東王楊秀清迅速趕來馬尼拉。”

接到電報,楊秀清絲毫沒有耽擱,即刻啟程,他很清楚,將近年關之時易知足突然召見必然是有大事,臘月二十八,他便匆匆趕到馬尼拉。

對於楊秀清來的如此迅速,易知足頗覺滿意,一陣寒暄之後,他才問道:“暹羅如今情況如何?”

楊秀清自然明白對方如此問的含義,當即毫不猶豫的道:“暹羅已經亂了數年,所有的皇室宗親,王公大臣都被追殺幹淨,地方士紳富戶地主之流也基本被清剿一盡,寺廟、書籍也基本搗毀和焚毀,戰亂日久,百姓思安,已完全符合建省之需。”

東南亞各國與南洋的呂宋爪哇情況不一樣,有著悠久的曆史和傳承,必須斷傳承,消滅其文化階層,才利於永久進行統治,當然,這種事情元奇不好做,太平軍做起來則是毫無壓力,讓太平軍破壞,元奇再驅逐太平軍,然後建省設府置縣,不僅有利於盡快的穩定和鞏固大清對東南亞的統治,而且有利於一勞永逸的進行統治,就是以後的解放民族運動風潮也對東南亞無法造成多大的影響。

易知足滿意的點了點頭,道:“東王是打算求田問舍?還是繼續留在營伍?”

一路從暹羅趕過來,楊秀清就一直在仔細的琢磨對方突然召他來馬尼拉的原因,當即便試探著道:“大掌櫃若有用得著的地方,盡管吩咐。”

易知足也不兜圈子,徑直道:“元奇準備對倭國大舉用兵,東王可有興趣?”

對倭國大舉用兵?楊秀清心裏不由的一動,暹羅建省,他的部隊自然是要撤離的,孟加拉的太平軍早就流露出來收編的意思,但他覺的,孟加拉的太平軍蹦躂不了幾年,對於跟隨他出生入死這麼些年的部眾,他自然是想盡力安置好他們,給他們一個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