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祥忠:毛澤東接見留蘇的我們
口述史
作者:朱祥忠/口述 餘瑋/采訪
朱祥忠,資深外交官。1932年10月出生於江蘇漣水縣,1960年畢業於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拉丁美洲專業。曆任外交部美澳司、歐美司業務領導小組成員,中國駐古巴使館三秘、調研室主任,外交部西歐司幹部,中國駐古巴使館政務參讚,美大司副司長,中國駐秘魯大使,中國駐智利大使等職。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學會理事、外交筆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和交流基金會理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海外交流委員會委員。
1957年11月17日,是朱祥忠一生中最難忘的一天。這一天,朱祥忠和其他留蘇同學一起,在莫斯科大學禮堂見到了心中最崇拜的偉人——毛澤東主席,並聆聽了他的著名講話——“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接受采訪時,朱祥忠深情回憶了過去的歲月。
耐心等待
1957年11月2日,毛主席率中國黨政代表團抵達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0周年慶典,並出席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首腦會議。我們這些留蘇同學一直關注著代表團的活動,希望能見到毛主席。之後,接到中國駐蘇聯大使館的通知,要我們在17日上午到莫斯科大學聽報告。我們想,終於能見到毛主席了。
當時已進入冬季,大地被白雪覆蓋,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雪光眩目。雖空氣中寒意已濃,但我們的心裏卻溫暖如春。
我當時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學習。我們住的宿舍就在離莫斯科大學不遠的第四契廖穆斯卡亞大街,去那裏不需乘車,步行即可。
17日是星期天,不上學。我和佟慶才、邱明倫、楊永瑞等幾個同學,為了占到好的位置,很早就起床簡單吃了點東西,急忙趕到莫斯科大學。隻見不少中國同學正從四麵八方趕來。幸好,我們來得不算晚,占了第五排中間的好位置。這時比我們晚到一會兒的在莫斯科財政學院上學的老鄉紀照亞,已排到後麵老遠了。我把他叫到前麵,同我擠在一個座位上。很快,禮堂就擠得水泄不通,連走廊、過道都站滿了人。還有一部分人不得不到樓上俱樂部大廳分會場等候,但他們提出了條件,即除在分會場安裝擴音器外,還要請毛主席專門到俱樂部去見大家一下。劉曉大使答應了大家的要求。據估計,到會的有3000人,其中有本科生、進修生、實習生,還有部分軍事學員。
上午10點左右,駐蘇使館留學生管理處負責人李滔宣布,請中宣部長陸定一做國內形勢報告。陸定一的無錫口音很重,許多人聽不懂,講了好幾個小時,同學們有點坐不住了。但主要還是大家最想見毛主席,毛主席能否來、何時來,還沒有確切的消息,所以聽報告思想不集中。大家不斷向主席台遞紙條,要求見毛主席。
後來聽使館的同誌講,其實毛主席對留蘇學生很關心。他一到莫斯科就向劉曉大使詢問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劉曉大使彙報說,我國有4000多名學生在蘇聯學習,絕大多數學習很刻苦、很優秀,同蘇聯人相處很好,並說,他們非常想見到毛主席。毛主席聽後高興地說:“我也非常希望見到他們。我今年5月在北京就與伏老(伏羅希洛夫)說過,我不想當國家主席,想到大學當一名教授。我非常願意同青年們在一起,他們年輕,思想活躍,很開朗,常聽聽他們的意見很有好處。我想麻煩你這位大使去安排一下怎麼和學生見麵。”
陸定一的報告直到下午3點才結束。這時劉曉大使向大家通報說,由於各國共產黨、工人黨代表會議進入關鍵階段,工作十分緊張,昨天毛主席忙了一天,夜裏又通宵工作未眠,今天早晨才睡下,等毛主席醒後才能來會場見大家。這個消息使我們深受感動和鼓舞。毛主席太辛苦了,應當讓他老人家好好睡一覺,隻要他能來,我們等多長時間都行。
李滔同誌向我們提出了3點要求:一是為了毛主席的健康,不準往前擠,不準爭著同毛主席握手;二是不準照相;三是為了使會場更整齊(實際上是為了安全保衛),前兩排的同學要退到後麵去,讓位於軍事學院的同學。前兩排的同學來得最早,反而坐到最後麵去了。我們慶幸坐在第五排,不要後撤。
大家在繼續地等待著,誰也不願離開座位。禮堂內不時響起《東方紅》《歌唱祖國》《莫斯科—北京》等著名歌曲的優美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