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朱老總的一次親密接觸
往事錄
作者:鄧小華
我是上小學的時候從課本上《朱德的扁擔》一文中知道朱德的。這個真實的曆史故事反映了朱德與戰士同甘共苦的崇高品格,也從一個側麵反映了當時工農紅軍鬥爭生活的艱難困苦和共產黨人為了實現崇高理想而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
朱德戎馬生涯,是手握槍杆子打天下的軍隊統帥,但縱觀其一生,他之所以成為曆史偉人,我們看到了他身上更多的是領袖的風範,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曆史擔當。
我敬仰朱德,正是源於我對曆史認知的升華。
但讓我沒想到的是,我竟有緣近距離地接觸朱德。那是1974年5月的一天,我剛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工作不久,參與了朱德委員長在人民大會堂接待廳舉行的一個外國大使的遞交國書儀式的接待工作。
當時朱德已是80多歲的老人了,但一眼看去,身體依然很結實,走路時步子雖然緩慢卻很穩健,兩眼炯炯有神,堅毅的表情裏透出幾分寬厚和慈祥。
遞交國書是外國新任駐華大使向我國國家主席或人大委員長遞交本國政府的委任書的外交儀式,一般在遞交國書後,雙方隻會進行短暫的禮節性的交談。
儀式結束後,朱德委員長送走外賓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休息。這時,有同誌提出想和朱德照張相,這正是所有現場工作人員的共同心願。為此,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要他的保健醫生和秘書去請朱德委員長。大家的請求很快就得到朱德的同意,當時我正好在現場為朱老總服務,我便上前攙扶他到大廳去。
不知是以前未曾見過我還是看我年齡小,朱德便邊走邊問我:“你是新來的吧?”我回答:“剛來半年。”他又問:“哪裏人呐?”我回答:“江西南昌的。”他聽後說:“哦,小老表啊!”一句意味深長的老表稱呼讓我感覺和偉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許多。
我心想,江西是朱德留下許多回憶的地方,從南昌八一起義到井岡山鬥爭和中央蘇區時期。江西也是朱德傾注了深厚情感的地方,因為在這塊紅色土地上,他曾有過許多並肩戰鬥、出生入死的親密戰友和部下,而在戰火紛飛的歲月裏和他走到一起的革命伴侶康克清也是江西人。
說話間我們就從內廳走到了大廳的中央位置,其他工作人員紛紛靠攏過來,而我便自然而然站在朱德的身旁了,那一刻我心中有一股暖流在激蕩,這是幸福的暖流,仿佛來自偉人溫暖的心田。
在場的攝影記者按下了快門,記錄了這一瞬間——我人生經曆中永恒的一瞬間。
照完相後,朱德回過身來揮手和大家告別,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回應他,並向他表達崇高的敬意。那一幕我久久不能忘懷。○
責任編輯 馬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