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行政辦公管理(25)(1 / 3)

企業廠區的道路空間不僅是人、車輛通行的空間,而且還是地下工程設施埋設的空間。路麵下的空間常常埋有給水、排水、供電、電信、煤氣、供熱管線,有的廠區道路下還埋有有線電視、真空集塵、石油管道,有時地下停車場、地鐵、地下街、防空設施也通過企業道路下方。所以,對於道路上行駛車輛的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如通行汽車噸位的管理等。企業的道路還擔負著企業防災的重要任務。道路是發生災害時的緩衝和遮斷地段,也是疏散人流、物資的通道。如發生火災時,可以防止火勢的蔓延,有利於消防救護的實施。所以車輛道路的管理是道路暢通的保障,是企業員工生產、工作安全的重要保障。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概述

企業管理中,安全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隻有保證生產與其他企業運作活動是安全的前提條件下,才能保證企業運作是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因此,在保證企業行政管理的簡捷化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企業安全衛生管理這一環節。

一、安全生產的原則

在企業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企業行政管理人員應遵循兩個基本原則:

1加強教育,事前防範

企業的財產利益、員工的生命安全是企業發展中的大事,因此,安全工作必須由企業和員工來共同協作完成。為“防患於未然”,企業不僅要做好安全檢查、嚴密保衛等事先防範工作,更要在全企業範圍內做好對員工的安全教育工作,使員工意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防範措施的必要性。

2緊急搶險,盡力補救

在企業的生產運營過程中,即使有嚴密的防範措施,仍有一些意外事件發生。一旦企業發生意外事件,應急的補救措施必不可少,這樣才能將災害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和對員工的損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在意外事件處理後,企業相關管理人員務必對該事件發生的原因和經驗教訓進行及時總結,並應用到事先防範和事先教育中去,隻有如此,才能盡量減少或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二、生產中的不安全因素

1物的因素

(1)設備本身有缺陷,存在危險因素。

(2)對機器疏於維修、防護,未實施定期安全檢查。

(3)生產作業過程具有較高的危險性。

(4)缺乏安全防護裝置或措施。

(5)安全製動控製開關失靈。

(6)機器髒亂,布置不當等。

2環境因素

(1)不合理的工廠布置。

(2)危險品未按規定隔離擺放或標誌不清。

(3)廢棄的危險品未按規定處理。

(4)髒亂的工作環境,諸如空氣流通不暢、照明不足等。

3管理因素

(1)安全製度或安全紀律不完善。

(2)工作安排不當,對未具備該項能力的人作錯誤的分配。

(3)對正確安全的方法未明確指示。

(4)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

(5)安全檢查不徹底,沒有做好安全監督工作。

(6)獎懲實施不力等。

4人為因素

(1)準備不充分就開始運轉。

(2)以不安全的方法或速度操作機器設備。

(3)不規範的貨物裝卸。

(4)不正確的位置及不規範的姿勢。

(5)拆卸或停用安全設施。

(6)不使用保護用具和作業工具。

(7)在車間內嬉戲或打鬧。

(8)不專心工作。

(9)因勞累過度導致事故發生。

(10)機器不安全的信號未作處理。

(11)隨意裝接電線。

(12)超負荷用電等。

當然,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事故的原因很多,物和環境是外因,人的因素是內因。如人的心理活動不正確,人的行為活動必然不正確,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事故也就不可避免了。常見的幾種心理狀態如下:

(1)僥幸心理

作業者對自己操作的危險有一定認識,但認為按規程操作比較費時,為圖省事,怕麻煩,湊合著幹。這種心理在作業中存在的比例較高,導致事故的可能性很大。

(2)麻痹心理

在僥幸心理狀態支配下,操作者往往認為,這是“我常幹的工作”、“不知幹過多少次”、“絕對不會有危險”等麻痹心理,而沒有進行正常的檢查或按老經驗進行操作。當出現異常情況時,由於沒有心理準備而表現出驚慌失措,不能及時采取得力措施,從而誘發事故。這種心理狀態,在違章作業中普遍存在,潛伏的危險性也很大。

(3)疲勞

作業者因身體、精神狀態欠佳而引起。在這種情況下進行作業時,操作者對自己的行為無法控製,對操作的危險性意識不到,是一種極危險的心理狀態,最容易導致事故的發生。

(4)無知

作業者膽子大,認為作業過於簡單,對工作滿不在乎,對操作規程一知半解,在這種情況下,對操作的危險性認識不清,易導致事故。

(5)愛美心理

青年人為了追求崗位形象“美”,在生產過程中不戴安全帽,電工不穿絕緣鞋,鑽床、車床工怕髒,不戴手套,從而導致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