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添加茶水標準:左手握茶瓶,位於客人右後方,右腳在前,成丁字形,右手無名指和小指夾蓋柄,拇指和食指握穩杯柄,成Z字型,將杯移到客人右後方,高度在自己第二與三顆扣之間,加茶水然後放回。
(5)如遇有茶歇,服務員應提前將準備工作做好,如咖啡、茶、茶桌等,並隨時為客人提供相應的服務,盡快整理會場,補充和更換各種物品。
第八條清理會場
(1)會議結束後,提醒客人帶好隨身攜帶物品,並仔細地檢查一遍全場。
(2)將會議後的物品進行整理,做好清潔工作,檢查設備、空調、燈是否已關閉。
(3)通知並等候上級檢查。
文書管理製度
一、文件管理製度範本
文件管理製度
第一條管理部門應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使公文處理工作規範化、製度化。
第二條各部室、下屬單位應發揚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提高公文處理的效率和質量。公文處理必須做到及時、準確、安全,必須遵循嚴格的保密製度,確保企業機密不外泄。
第三條公司各部門與外界來往文書的收發,由經理辦公室統一辦理。各下屬單位的文書收發,由其所屬辦公部門辦理。公司辦公室應對下一級公文管理部門進行指導與監督。
第四條公文管理部門應指定專人負責來往文書的核稿及收發、拆封、登記、分文、稽催、校對、監印、入檔、管理等事宜。文書未按規定處理的,管理部門不予受理。
第五條文書內容所涉及的職能部門為該項文書的主辦部門,如涉及其他職能部門時,其他部門則為該項文書的會辦部門。
第六條公文文種的規範選擇
(1)報告:向上級機關彙報工作,反映情況,用“報告”。
(2)請示:請上級指示和批準,用“請示”。
(3)指示:對下級機關布置工作,闡明工作活動的指導原則,用“指示”。
(4)布告:對公眾公布應當遵守或周知的事項,用“布告”。
(5)通告:在一定範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周知的事件,用“通告”。
(6)函:平行的或不相隸屬的單位之間互相商洽工作,向有關主管部門請示批準等,用“函”。
(7)通知:傳達上級的指示,要求下級辦理或者需要知道的事項,批轉下級的公文或轉發上級、同級和不相隸屬單位的公文,用“通知”。
(8)通報:表揚好人好事,批評錯誤,傳達重要情況以及需要所屬各單位知道的事項,用“通報”。
(9)批複:答複請示事項,用“批複”。
(10)決定:對某些問題或者重大行動作出安排,用“決定”。
(11)決議:經過會議討論通過,要求貫徹執行的事項,用“決議”。
(12)會議紀要:傳達會議議定事項和主要精神,要求有關單位共同遵守執行的,用“會議紀要”。
、發文時間、抄送(抄報)單位、公文字號、主題詞等。
(1)發文時間,以領導簽發日期為準;聯合行文,以最後單位簽發的日期為準。
(2)公文字號一般包括單位代號、年號、順序號;幾個單位聯名發文,隻標明主辦單位的公文編號。
(3)公文如有附件,應當在正文之後、單位名稱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稱和件數。
(4)公文的標題應當準確、簡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內容,並標明發文單位和公文種類;除批準的法規性文件外,公文標題一般不加書名號和其他標點符號。
(5)向上級請示的公文,一般隻寫一個主送單位;如果需要上報另一個上級單位時,可以用抄報的形式。
(6)文字一律從左至右橫寫橫排。
(7)收、發文單位應寫單位全稱或規範化簡稱,聯合發文時應將主辦單位排列在前。
第八條公文用紙原則上均采用標準的A4紙,在左側裝訂。“通告”等用紙大小,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第九條對上級單位組織的請示或報告,與不相隸屬單位協商工作時,應當以單位組織名義發文。
第十條各單位一般不得越級行文。因特殊情況必須越級行文的,應當抄報越過的單位。
第十一條上級請示的公文應遵循一文一事原則,主送一個單位,不得同時抄送下級單位,不得直接送領導者個人(除領導直接交辦外);向下級單位的重要行文,可以抄報直接上級單位。
第十二條根據一級抓一級的管理原則,公司行文原則上隻發到各分公司和各部門,不直接發到下屬子公司。
第十三條發文應根據需要確定主、抄送單位,不得濫發。
第十四條公文的收文處理一般包括登記、分辦、擬辦、批辦、催辦等程序。
(1)上級發來的文件及注有密級的簡報、電報、資料和平級發來的文件,均由文秘人員統一簽收、開拆、登記、呈閱、分發,並按不同類別進行分類處理,其中內容重要的急件,及時呈送領導閱批。
(2)承辦人應根據文件規定的傳閱範圍或領導指示,安排傳閱或辦理;領導人之間不宜直接橫向傳遞,以免積壓或傳失。
(3)加強公文檢查催辦工作,文秘人員對有領導批示的公文及本公司發出的文件,要認真督促、催辦,以防積壓或漏辦。
(4)各分公司、各部門對上級發出的文件,需要彙報貫徹執行情況的,要及時檢查反饋。
(5)領導參加重要會議帶回的文件,在彙報和傳達後,應將會議文件交文秘人員立卷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