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用公司說:“我們有一年的生產預測,也有半年的生產預測,我們的生產計劃是滾動式的,基本上每個星期都有一次滾動,在滾動生產方式的前提下我們的產量在做不斷的調整,這個運行機製的核心要讓供應商也看到我們的計劃,讓其能根據通用的生產計劃安排自己的存貨和生產計劃,減少對存貨資金的占用。如果供應商在原材料、零部件方麵有種種原因造成問題,他也要給我們提供預警,是一種雙向的信息。有了很好的供應鏈,我們才會有很好的生產。”
結合上述案例,預算管理的含義可歸納為:
(1)預算管理是公司利用價值形式,在科學的市場預測基礎上,對公司未來的內部生產經營活動所進行的規劃、控製與協調。
(2)預算管理本身屬於公司計劃的範疇,但預算管理不等同於計劃管理。
(3)預算管理也不單純是財務、會計或某個特定職能部門的管理,而是對公司整體的管理。
(4)預算管理是在市場背景下公司內部的一種管理辦法,是計劃與市場兩種機製在公司層麵上結合的體係。
(5)預算管理是一種控製約束手段,也是激勵機製。
3預算管理的特征
預算管理,作為公司的一種有效管理方法,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內部職能的綜合性。運用預算管理方法,能有效地削弱公司內部職能的界限,對所有內部職能部門進行統一規劃,使之相互融合在一起,以便於更好地進行綜合協調,減少資源閑置和浪費。
(2)動態管理的戰略性。戰略問題一般要分析動態環境:包括國際、國內環境,政治、經濟、金融、法律、自然環境等。預算管理將市場和公司業務有機地聯係在一起,具有較強的戰略性。預算必須考慮公司的生命周期,不同的時期預算管理側重點也各不相同,特別是對於國內公司所進行的資產重組、並購、股份製等改革實踐,做好預算管理對於公司的戰略性改製十分重要。
(3)風險控製的機製性。預算管理具有鮮明的程序性,需要經過立項、編製、審批、執行、監督、考評等一係列過程。其設立的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風險。
(4)高度的市場彌合性。預算管理本身就是針對市場進行的,因此預算管理是以效益為出發點、以市場為導向、以公司財務管理體係作保障,進而全麵控製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市場化管理模式。預算管理,有助於公司對市場環境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預期。
二、預算管理的基本模式
我國公司的預算管理傳統模式主要有三種形式:傳統的生產技術財務計劃模式、目標利潤—目標成本模式和利潤預算模式。
20世紀90年代以後,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使公司麵對的市場環境越來越複雜多變,麵臨的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許多公司逐漸認識到,預算中僅僅關注利潤或收入、成本指標是不夠的,必須把預算管理關注的重點從經營結果(利潤預算)延伸到經營過程(業務預算)並擴展到經營質量(資產負債預算和現金流量預算),才能真正控製住公司運行,真正實行利潤目標。此外,公司還應該從戰略上和全局上對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和優化配置,並發揮公司的人力資源在資源優化配置中的積極和主導作用。至此,公司已經深深認識到,全麵預算管理是實現公司治理和公司整個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
在全麵預算管理的實踐中,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我國提出了不同的預算模式,大體來說分為三種:
(1)對新興行業提出以銷售預算為核心的全麵預算管理模式。
(2)對成熟行業提出以目標利潤為核心的全麵預算管理模式。
(3)對衰退行業提出以投資報酬率為核心的全麵預算管理模式。
三、預算管理製度的內容
通常一個完整的預算管理製度,應該包括預算的組織結構、全麵預算的體係、預算的編製、預算的控製和差異分析、預算的考評與激勵等方麵的內容。
1預算的組織結構
預算管理體係的組織結構一般包括全麵預算管理委員會、預算管理辦公室和預算責任網絡。其中,全麵預算管理委員會是實施全麵預算管理的最高管理機構,負責審議各種預算事項;預算管理辦公室是處理全麵預算管理日常事務的職能部門;預算責任網絡是以公司的組織機構為基礎,本著高效、經濟、權責分明為原則來建立的預算責任主體,由投資中心、利潤中心、成本中心組成。
2全麵預算的體係
我國財政部於2002年4月10日製定的《關於企業實行財務預算管理的指導意見》規定,公司的全麵預算包括財務預算、日常業務預算、資本預算和籌資預算等。
(1)財務預算。財務預算是在預測和決策的基礎上,圍繞公司的戰略目標,對一定時期內發生的公司資金的取得與投放、各項收入和支出、經營成果及其分配等資金運動過程所作出的具體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