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期預算。短期預算是指編製預算的時間範圍不超過1年的預算,如年度預算、季度預算、月度預算和周預算等。通常,日常業務預算、財務預算和一次性專門業務預算的編製期間,通常以1年為期,與會計年度相配合。它的優點是便於把實際數與預算數進行對比,有利於對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價。但是,固定以1年為期的預算(也稱定期預算),同時還存在著一些缺陷。
①預算通常是在計劃年度開始前兩三個月(如上年10月份或11月份)進行編製,那時預算編製人員往往隻能提出一個大概的輪廓和籠統的數字。因此,在預算執行時,就難免會遇到許多困難和阻礙。
②固定1年為期的預算,在執行一段時期後,往往會是管理人員隻考慮剩下的那幾個月的經濟活動,因而缺乏長期打算。
(2)長期預算。長期預算是指編製預算的期間範圍超過1年的預算,亦稱“資本支出預算”。長期預算的時間跨度通常在3~5年甚至10年以上。
長期預算由於預算期較長,可以克服預算執行人員的短期化行為。但是,由於在編製預算時,對未來經濟活動所估計或推測的數字,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常常會有所變動,使原來的預算數不能適應新的變動情況。因此,單純的長期預算也降低了公司管理人員對未來因素進行判斷的準確程度。為此,必須在實踐中將短期預算和長期預算結合起來使用。
但是,無論是短期預算還是長期預算,其預算期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說,在執行了一段時期之後,等到預算快要結束時,預算規劃和控製未來期間的生產經營業務的作用就會弱化,而此時新的預算可能尚未編成,以至於在這一段時期裏公司的管理水平會有所下降。為解決這種前後兩期預算不銜接的情況,管理學界提出了“滾動預算”的做法。
(3)滾動預算。滾動預算也叫做連續預算,它是使預算期永遠保持12個月的預算。它的特點是:每過1個月,立即在期末增列1個月的預算,逐期向後滾,因而在任何一個時期都能使預算保持在12個月的時間跨度。通常實務中,采用第一季度按月細分預算,後3個季度按季度總量控製的混合滾動方法。
滾動預算有利於管理人員對預算資料作經常性、連續性的分析研究,並能根據當前預算的執行情況隨時加以調整,從而使公司各級管理人員對未來永遠保持整整12個月時間的考慮和規劃,因而保證了公司的經營管理工作能夠持續穩定有序地進行。
3按預算編製主體分類
根據編製預算的主體不同,還可以將預算分為部門預算和總預算。
(1)部門預算是指以公司的各個分支機構或部門等職能單位為主體編製的預算;或按照公司不同的業務類別編製的預算。
(2)總預算是把各個部門預算進行彙總,使之成為公司整體的預算,它一般表現為財務預算中的預計資產負債表和預計損益表。
二、全麵預算編製方式與編製原則
(一)全麵預算編製的方式
預算編製的基本方式有兩種,集權式和參與式。
1集權式(自上而下的形式)
集權式的預算編製程序要求預算由公司領導者製訂,然後下發執行,下級部門和單位不能夠參與預算編製過程,對自己應該承擔怎樣的預算指標不能發揮應有的影響力。這種方式有一定的好處:集權式預算需要溝通的人數少,製訂所需時間短,編製速度快,因此效率高。但是,它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
(1)由於員工的工作動力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工作結果對個人需求的滿足程度;而集權式方法的指標是上級確定的,它要求員工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和服務於組織製定的目標,這就容易使員工產生被動、消極和抵觸的情緒。
(2)雖然生產經營信息來自於在公司底部進行實際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職能單位和公司員工,但在集權式下,預算的編製和考評是自上而下的,並不考慮下層部門人員的意見,因此上層做出的預算也不一定能十分貼切地反映實際,下級各層人員可能會因預算指標難以完成,但為求得績效而有可能製造虛假信息。
(3)由於高層確定的集權式目標一般為傾向於高標準的緊預算,這對於各職能部門和公司員工而言,下發的預算指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從而會挫傷各個職能部門和員工完成預算的積極性。
2參與式(上下結合的形式)
參與式預算采取先自上而下,然後再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編製程序。它既是最高決策者意誌的體現,又融入了各職能部門員工的心聲,因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這種方式雖然效率不是很高,但由於參與性預算指標一般會兼顧多方利益,利益協調性好,難度適中,能發揮員工自我激勵、自我控製、自我管理的能力,從而提高預算目標的可實現程度。
(二)全麵預算編製的原則
現代公司運作的核心是預算,而預算是為實現公司的經營目標而編製的。所以,公司在編製預算之前,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經營目標。同時,製訂的預算要在總量控製的前提下突出重點、統籌安排、量力而行並保有餘地。除此之外,預算編製工作還應遵循的原則有以下幾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