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查性控製,是指為及時識別已存在的財務危機和已發生的錯弊和非法行為或增強識別風險和發現錯弊機會的能力所進行的各項控製。在缺乏完善可行的預防性控製措施的情況下,偵查性控製是一種很有效的監督工具。它主要是解決“如果風險和錯弊仍然發生,如何識別”的問題。例如,通過賬賬核對、實物盤點,以發現記賬錯誤和貨物短缺;通過有關財務指標的分析識別存在的財務風險等。
糾正性控製,是對那些由偵查性控製查出來的問題的控製。通過實際執行的結果與設計標準的比較,對發現的差異予以適當的糾正。
指導性控製,是為了實現有利結果而采取的控製。前麵的預防性控製、偵查性控製和糾正性控製是為了預防、檢查和糾正不利的結果,而指導性控製卻是為了實現有利結果。這種控製在實現有利結果的同時,也避免了不利結果的發生。
補償性控製,是針對某些環節的不足或缺陷而采取的控製措施。之所以需要這種控製,主要是為了把風險水平限製在一定範圍內。對於某個特定係統而言,分析風險水平時,必須充分考慮由於存在薄弱環節將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一項補償性控製可以包含多個控製措施,也就是說可以把多重控製手段作為一項控製程序來看待。
3按財務控製的依據分為預算控製和製度控製
預算控製,是以財務計劃或預算的分解指標為標準,對企業的財務活動進行監督、調整的一種控製形式。預算表現其執行主體的責任和奮鬥目標,規定了預算執行主體的行為。
製度控製,是以公司章程、財務製度為依據,約束企業和各責任中心財務活動的一種控製形式。製度控製通常規定隻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與預算控製相比較,製度控製具有防護性的特征,而預算控製主要具有激勵的特征。
4按財務控製的對象分為收支控製和現金控製(或貨幣資金控製)
收支控製,是對企業各責任中心的財務收入、支出活動所進行的控製。控製財務收入活動,旨在達到高收入的目標;控製財務支出活動,旨在降低成本、減少開支,實現利潤最大化。
現金控製,是對企業和各責任中心的現金流入流出活動所進行的控製。通過現金控製以求得現金流入流出的基本平衡,其中既要防止因現金短缺而可能出現的支付危機,也要防止因現金過多而可能出現的機會成本增加。
5按財務控製的手段分為定額控製和定率控製
定額控製,是對企業和責任中心的財務指標采用絕對額進行控製。一般而言,對激勵性指標確定最低標準,對約束性指標確定最高控製標準。
定率控製,是對企業和各責任中心的財務指標采用相對比率進行控製。相對而言,定率控製具有投入與產出對比、開源與節流並重的特征。比較而言,定額控製缺乏彈性,定率控製具有彈性。
6按財務控製的主體分類
財務控製按實施控製的主體可分為出資者財務控製、經營者財務控製和財務部門財務控製。
出資者財務控製,是為了實現其資本保全和資本增值目標而對經營者的財務收支活動所進行的控製,如對成本開支範圍和標準的規定等。
經營者財務控製,是為了實現財務預算目標而對企業及各責任中心的財務收支活動所進行的控製,這種控製是通過經營者製定財務決策目標,並促使這些目標得到貫徹執行來實現的。如企業的籌資、投資、資產運用、成本支出決策及其執行等。
財務部門財務控製,是財務部門為了有效地組織現金流動,通過編製現金預算,執行現金預算,對企業日常財務活動所進行的控製。如對各項貨幣資金用途的審查等。通常認為出資者財務控製是一種外部控製,而經營者和財務部門財務控製是一種內部控製。
(四)財務控製的作用
財務控製以實現最佳財務管理目標,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直接目的,運用現代信息科學的基本原理,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資金運動及其結果進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控製。具體來說,財務控製具有保證、促進、監督和協調的四大作用。
1保證作用
財務控製可以從空間上、時間上對企業發生的各種成本費用進行監督、調控,發現偏差及時揭示,並采取有效措施糾正不利差異,發展有利差異,使實際成本費用被限製在預定的目標範圍之內,保證預定成本費用目標的完成或超額完成,進而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
2促進作用
財務控製是運用係統工程的原理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進行計算、調節和監督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發現薄弱環節,挖掘內部潛力,尋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徑的過程。因而科學組織、實施財務控製,可以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轉變經營機製,全麵提高自身素質,增強企業的造血功能,使企業在市場競爭的嚴酷環境中自我生存、發展和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