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5章 財務管理(25)(1 / 3)

在工業企業中,存貨可以分為原材料、在製產品、產成品等三類,將這三類存貨占用資金分別稱為儲備資金、生產資金和成品資金。企業存貨管理的重要內容和任務是加速存貨的周轉,減少存貨資金的占用,從而達到提高資金利用效果的目的。為此,常采用製訂存貨資金定額的方法加以管理和控製。

1存貨資金定額的測算

儲備資金是存貨項目中的重點項目,一般采用周轉計算法詳細計算。

儲備資金指公司從支付現金購買各項材料物資開始,到將材料物資投入生產為止的整個過程所占用的資金。儲備資金包括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燃料、修理用備件、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等,各項目對生產的影響程度和所占比重不等,其中尤以原材料最為重要,因此主要以原材料為例說明資金占用額的確定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儲備資金定額=原材料物資平均每日消耗量×單位價格×原材料資金周轉日數

(1)原材料物資平均每日消耗量。

原材料平均每日耗用量=產品產量×原材料消耗定額計劃期日數

(2)原材料價格。根據需用材料品種,預計材料買價、外地運雜費、運輸途中合理損耗、入庫前挑選整理費用等。

(3)原材料資金周轉日數。指從公司支付原材料價款起,到原材料出庫投入生產為止占用的日數。包括在途日數、驗收日數、整理準備日數、應計供應間隔日數、保險日數。用公式表示如下:

原材料資金周轉日數=在途日數+驗收日數+整理準備日數+應計供應間隔日數+保險日數

①在途日數:指公司從支付原材料價款起,到原材料運到公司為止所需日數。在途日數的長短取決於采購地點的遠近、運輸條件和所采用的結算方式。

實際上任何公司所需原材料均是由幾個單位供應,這時應首先計算各供應單位的在途日數,然後按季度供應量或年度供應量計算加權平均在途日數。計算公式如下:

加權平均在途日數=∑(季度供應量×在途日數)各供應單位季度供應量之和

②驗收日數:指原材料運到公司後,進行拆包、開箱、計量點收、檢驗化驗直至入庫所需要的時間。

③整理準備日數:指材料投入生產前進行技術加工和生產準備所需要的日數。如鋼材裁剪、木材烘幹等。

④應計供應間隔日數:指由供應間隔日數和供應間隔係數所確定的日數。用公式表示:

應計供應間隔日數=供應間隔日數×供應間隔係數

其中,供應間隔日數指前後兩次供應材料間隔的日數。供應間隔日數的長短,取決於供貨單位的供應周期和用料單位的采購周期。在由幾個單位供應材料的情況下,也應先確定各個單位的供應間隔日數,然後以季度供應量或年度供應量為權數計算加權平均供應間隔日數。計算公式如下:

加權平均供應間隔日數=∑(季度供應量×在途日數)各供應單位季度供應量之和

供應間隔係數,是用於壓縮供應間隔日數的係數,它是各種材料平均每日庫存金額與各種材料最高庫存金額的比值。用公式表示如下:

供應間隔係數=各種材料平均日庫存金額各種材料最高庫存金額×100%

之所以計算供應間隔係數以壓縮供應間隔日數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公司按供應間隔日數計算的材料儲備量是庫存周轉儲備的最高量。實際上,隻有當一批材料剛剛入庫時,才能占用到最高水平。隨著生產過程的進行,材料陸續耗用,庫存量逐漸減少,到下次材料入庫前,儲備量達到最低點,故占用資金也最少,意即在整個供應間隔日數內,材料資金占用額因材料數量的經常變動而在最高點與最低點之間頻繁變動,這是就一種材料而言。其二,各單位使用的原材料多達千百種。各材料不會都在同一時間到貨而到達到最高占用水平。當一種材料占用資金最多時,另一種材料可能占用資金最低,因此各種材料資金可以相互調劑,資金占用最低的材料可暫時補充資金占用最高的,由此,形成平均的資金占用額,一定會低於最高占用額。這樣在計算原材料資金占用額時,就不能直接按照各種材料的供應間隔日數確定,而應考慮材料供應和耗用的情況,考慮資金調劑使用的可能性,給供應間隔日數打一個折扣,對供應間隔日數進行壓縮,這就是所謂的供應間隔係數。

可見,計算供應間隔係數的過程比較複雜,因此,實際工作中,一般根據影響供應間隔係數的因素,在一定的幅度內加以確定。一般而言,原材料品種越多,資金相互調劑使用的可能性愈大,供應間隔係數愈小;各種材料到貨日期越分散,與投料日期銜接得越緊密,供應間隔係數愈小;反之供應間隔係數愈大。

⑤保險日數:為防止材料供應偶然中斷,而不致影響生產而儲備的材料數量能夠繼續持生產的日數。並非每種材料都確定保險日數,建立保險儲備。一般而言,企業都是按保險儲備量確定保險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