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管理目標必須與企業的經營目標相一致。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從事經營活動的組織。企業經營活動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進行的,充滿著風險,有時甚至麵臨著破產倒閉的危險。可見,企業必須生存下去才可能獲利,同時,企業也隻有在不斷的發展中才能獲得永久的生存。因此,企業的目標可以概括為生存、發展、獲利。不同企業的目標對財務管理的要求不同,具體可參照下表。
企業目標及其對企業財務管理的要求
企業目標實現企業目標的條件對企業財務管理的要求
生存以收抵支,償還長期債務保證企業以收抵支、按期償還債務,減少破產的風險
發展研究和開發,擴大市場份額籌集市場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獲利獲得盈利,增加企業價值通過合理、有效地使用資金,提高盈利水平
6製訂納稅管理製度與流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製訂納稅管理製度與流程是為了促使企業納稅管理更加規範且更有效果。針對企業實際納稅情況和納稅管理組織形式所製訂的納稅管理具體製度,包括納稅管理崗位責任製度、納稅申報管理製度、納稅風險控製製度等。納稅管理流程是指與納稅管理具體製度相配套的各種管理流程。
7研究製訂納稅管理方案
研究製訂納稅管理方案,從廣義上講是指企業整體納稅管理目標、納稅管理原則、組織管理方法的製訂;從狹義上講是指企業依據不同發展時期的具體經營要求所進行的具體納稅方案的研究、設計與製訂,例如,企業籌資及相關納稅方案的設計、企業成本管理方式的調整與納稅方案的設計與製訂。
8組織納稅管理方案的實施
組織納稅管理方案的實施包括企業整體納稅方案的實施與不同發展時期具體納稅方案的實施。
9信息反饋與歸檔
對納稅管理過程中所產生的納稅管理信息要及時進行整理、分析、歸檔,反映給實際管理部門及人員,以糾正錯誤的行為。
財務機構及其職責
一、財務機構及其職責
財務機構負責企業日常的各項財務工作,協調企業和外部以及企業內部的各種財務關係。企業財務機構的主要職責可概括為以下幾項:
(1)進行財務預測、製訂財務預算或計劃。
(2)籌集資金。
(3)分析、評估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編製資本預算。
(4)負責企業的現金及有價證券的管理。
(5)分析客戶信用,製訂信用政策、收賬政策。
(6)負責利潤分配政策的製訂與實施。
(7)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
與上述內容相對應,企業會計機構的主要職責可概括為:
(1)按照會計準則和會計製度的要求編製對外會計報表。
(2)按照內部管理的要求編製內部會計報表。
(3)進行成本預測、計劃、核算、控製、分析等工作。
(4)負責企業納稅的計算和申報。
(5)執行內部控製製度,保護企業財產。
(6)辦理審核報銷等其他有關會計核算工作。
二、財務機構的設置
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應考慮企業的組織形式、經營規模、行業特點、業務類型等因素,財務機構內部的分工要明確,職權要到位,責任要清楚,要有利於提高財務管理效率。
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實踐和經驗,在企業總經理領導下可設置財務副經理來主管企業的財務與會計工作。在財務副經理下麵可分設財務處和會計處,分別由財務主任和會計長擔任主管人員,其下麵根據工作內容再設置若幹科室。圖1-1就是典型的股份公司財務機構設置示意圖。
(一)財務機構的獨立
圖1-1企業組織中的財務機構與會計機構
如圖1-1所示,在西方典型的公司製企業設置財務機構時,財務機構與會計機構是平行的,成為獨立的機構,由財務主任負責。它主要就籌資、投資和分配等財務活動進行日常的專門化管理。我國理論界存在著財務與會計關係的爭論,但在實踐中,長期以來財務會計機構通常是合二為一的,這與我國傳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製密切相關。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企業市場化管理的加強,財務與會計不分的機構設置越來越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要求。企業的財務管理要發揮參與經營管理的職能,財務機構的獨立就顯得十分必要,當前,我國的大多數上市公司和一些大型國有公司已進行了財務與會計的職能分工與機構分設。
(二)單一企業財務機構的設置
單一設置企業財務機構可根據自身的投資主體、企業規模、業務類型等,通常可選擇以下兩種類型:
(1)以會計為軸心的財務機構。這也就是我國企業長期以來所采用的合二為一的模式,目前仍為許多企業沿用。這種機構的特點是會計核算職能與財務管理職能不進行分工,且機構內部以會計核算職能為主劃分內部職責。一般適用於中小型企業。
(2)與會計機構並行的獨立財務機構。這種機構的示意圖如圖1-1,其特點是實行會計核算職能與財務管理職能分離,一般適合於大型企業和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