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8章 財務管理(48)(1 / 3)

5產品勞務計劃價格由財務部門歸口製訂、管理。

第十條整頓原始記錄,做好統計工作,要求憑證完整,數據準確,報表及時。

1生產原始記錄格式由生產計劃部門歸口製訂、管理。

2技術原始記錄格式由技術部門歸口製訂、管理。

3材料物資原始記錄格式由各材料物資部門歸口製訂、管理。

4設備動力物資原始記錄格式由設備動力部門歸口製訂、管理。

5財務成本原始記錄格式由財務部門歸口製訂、管理。

以上所有表單格式,由歸口部門製訂,印刷時由財務部門統一審核,總務部門統一印製,交歸口部門管理使用。

第十一條配備好計量裝置和流量儀表,要求計量科學,數字準確,計費合理。

1材料物資的計量裝置,由材料供應部門歸口購置管理。

2汽、水、電的流量儀表,由設備動力部門歸口購置管理。

3所有計量裝置和流量儀表,由計量部門統一校正、維修管理。

第十二條建立財產物資管理製度,要求收發有憑證,倉庫有記錄,出廠有控製,盤存有製度,保證賬實相符。

1材料物資的管理由供應部門製訂、管理。

2設備及備件的管理由設備動力部門製訂、管理。

3工具的管理由工具部門製訂、管理。

4在產品、半成品的管理由生產計劃部門製訂、管理。

5產成品的管理由銷售部門製訂、管理。

6家具用具的管理由總務部門製訂、管理。

所有財產物資統一核算管理,由財務部門歸口負責。

目標成本

第十三條目標成本,是為某一產品在一定時期要求實現的成本水平。發展新產品和改造老產品,都應實行目標成本管理。要從產品設計入手,事前控製產品成本水平,使產品既保持應有的功能,又能體現最低的成本。

第十四條目標成本管理的程序,依據市場調查和經濟預測及企業的目標利潤,提出單位產品目標成本,作為設計產品耗用材料與工費的限額;開展價值工程,力求功能好、成本低,據以評價產品的設計方案,進行經營決策,指導產品投入生產過程以後,有目標地進行成本控製,不斷地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第十五條目標成本的製訂,一般可采用下列公式:

單位產品目標成本=預測銷售價格-應納稅金-目標利潤

1預測銷售價格由銷售、財務、技術等部門負責,在市場調查和經濟預測的基礎上進行預測。

2目標利潤是企業在計劃期必須努力實現的利潤水平,由財務部門負責,根據企業預期的銷售利潤率或資金利潤率加以確定。

第十六條在產品投產前,應通過對成本與功能關係的分析研究,開展價值工程,選擇最佳方案,製訂目標成本。其基本公式:

價值=功能(或效用)/成本(或生產費)

公式說明價值與功能成正比,與成本成反比。要使產品保持應有的功能,又體現最低的成本,必須從改善功能和降低成本兩個方麵想方法,其途徑是:

1功能不變,成本降低。

2成本不變,功能提高。

3功能提高,成本同時降低。

4功能略有下降,同時成本大幅度下降。

第十七條目標成本製訂後,要以財務部門為主,會同生產、技術、勞資等部門進行分解和分配,作為設計、工藝、試製、投產等過程的主要經濟數據加以控製,依靠職工群眾努力實現的目標。

1按料、工、費項目進行分解,分配給設計、工藝等技術部門及生產、勞資等部門。

2按產品的部件,關鍵性零配件進行分解,分配給設計、工藝、科研等技術部門。

3按可控製的現行成本進行分解,分配到部門、分廠、車間、班組。

成本計劃

第十八條成本計劃的編製。

1應以目標成本為方向,定額成本為基礎,切實地降低成本為保證,有先進可行的成本指標體係。

2與有關業務計劃(銷售、生產、采購、人工等)和財務計劃(現金、費用、預計財務報告表等)進行試算平衡,使成本具有操作性並達到先進水平。

第十九條成本計劃體係。

1年度成本計劃,應在為實現企業生產經營目標中的銷售目標和利潤目標及降低成本措施方案的基礎上,以固定費用預算、生產費預算和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計劃為重點。

2季度成本計劃,應以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計劃和分廠、車間、部門的成本計劃為重點。

3成本計劃的編製工作,由總會計師負責組織,以財務部門為主,銷售、技術、生產、計劃、供應、勞資等部門密切配合參加製訂。

4年度和季度的成本計劃草案,應由總會計師審查後,提交廠務會議批準,然後通知全廠執行。

第二十條成本計劃的程序。

1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目標中的銷售目標和利潤目標及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的預測進行平衡,確定計劃期內產品成本的控製數字。

2製訂計劃期內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包括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及改進經營管理等所節約物質消耗和勞動消耗的措施。

3以成本計劃控製數字範圍和降低成本的措施,編製當期的固定費用計劃擬訂壓縮主要產品的工、料消耗的計劃指標,並據以編製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計劃和生產費預算。

第二十一條成本計劃的內容。

1降低成本措施方案或增產節約的措施規劃,包括技術革新、改進技術、節約消耗、修舊利廢、改製利用、提高工效、降低廢品、包幹協作、增加銷售、改進管理等增收節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