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8章 生產經營管理(4)(1 / 3)

第二,統籌安排,初步提出生產運作計劃指標。內容包括產量指標的優選和確定、出產進度的安排、品種的合理搭配等。

第三,綜合平衡,確定生產運作計劃指標,編製計劃草案。把生產任務的需要與能力供給進行平衡,使生產任務得到真正的落實。

第四,討論修正,批準實施。計劃草案要經過有關人員的討論,提出修改意見,並認真進行修改後,交有關領導部門批準實施。

四、生產運作計劃的製訂方法

(一)品種的確定

對於大量大批生產,品種很少,而且既然是大量大批生產,所生產的產品品種一定是市場需求量很大的產品。因此,品種選擇問題可以說已經不在討論之列。但對於多品種批量生產而言,品種選擇問題則是十分重要的決策。一般來說,進行品種選擇可以采取收入利潤順序法,這種方法是將生產的多種產品按銷售收入和利潤排序,並將其繪製在收入利潤圖上,通過對各品種的收入利潤進行排序,從而實現產品品種的選擇。

(二)生產運作計劃的圖表法

圖表法又稱運輸表法,是一種直觀、簡單的也是應用較普遍的生產運作計劃優化方法。在此方法中考慮的成本項目有以下四種:正常生產成本、加班成本、外協成本和庫存成本。圖表法的基本假設是:每一單位計劃期內正常生產能力、加班生產能力以及外協量均有一定限製;每一單位計劃期的預測需求量是已知的,全部成本都與產量呈線性關係。在這些假設之下,圖表法可算出整個計劃中每一單位計劃期的最優生產運作計劃。

(三)生產運作計劃的線性規劃模型

對於生產多種類型產品,具有多種約束條件的生產運作計劃問題,有效的解決方法是采用線性規劃模型,借助計算機求最優解。

線性規劃是解決資源合理利用和資源合理調配的有效方法。它涉及兩個具體方麵的問題:一是市場需求已定,如何統籌安排、精心策劃,用最少的資源豐富市場需求;二是資源數量已定,如何合理利用、合理調度,以取得最大利潤。

運用線性規劃進行生產運作計劃的優化時,需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第一,線性規劃所考慮的問題可能並不全麵,會有一些因素沒有被考慮進模型之中;第二,構建模型時,雖然考慮到了一些因素或約束條件,但由於實際情況下這些因素或條件不易量化或求解時,模型的應用和有效性就會受到限製;第三,對於一些基礎管理不太好的企業而言,模型中的單位產品資源消耗係數很難得到;第四,目標函數中的單位成本係數實際上是個變量,它會隨計劃的數量結構和品種結構而變化。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解決,會嚴重影響線性規劃模型運用的效果。

五、企業年度生產大綱的製訂和生產進度安排策略

(一)企業年度生產大綱的製訂

企業年度生產大綱規定企業在計劃年度內出產的產品品種、規格、質量、數量和大致的交貨期限。企業年度生產大綱是企業年度經營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企業在計劃年度內生產發展的方向和水平。

編製企業年度生產大綱的依據是企業的發展戰略、中長期生產發展規劃和當年的生產經營目標。反過來,企業年度生產大綱又是編製企業年度物資供應計劃、勞動工資計劃、銷售計劃、新產品開發計劃、技術改造計劃等的重要依據,並同成本指標及利潤指標密切相關。因此,正確編製企業年度生產大綱對於使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品種、質量、數量以及出產時間上滿足市場的需要,充分利用企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及降低產品成本等方麵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年度生產大綱中首先要確定生產品種。這一確定過程也是品種安排決策的過程。品種安排決策應在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基礎上,根據用戶的訂貨合同以及對市場的需求預測來進行,決策中可以運用產品係列平衡法、銷售收入與利潤分析法、產品生命周期分析等方法。

確定各種產品的產量也要以用戶訂貨以及市場需求預測為依據。為了求得各種產品產量的最優方案,可利用線性規劃等數學方法。

在大致確定生產品種及產品數量之後,還需要進行綜合平衡工作,即進行生產任務與生產能力之間的平衡以及各項計劃指標之間的平衡。生產任務與生產能力之間的平衡包括生產任務與設備能力間的平衡、生產任務與勞動力間的平衡、生產任務與物資供應的平衡、生產任務與外部協作的平衡等。通過這樣的平衡工作,可以發現設備能力、勞動力、生產技術準備工作等方麵的薄弱環節,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克服薄弱環節,保證生產任務的落實。

由於企業年度生產大綱是企業年度經營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年度生產大綱製訂的生產運作計劃指標與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成本、銷售以及利潤等指標之間存在著互相聯係、互相製約以及促進的關係。因此需要對各項計劃指標進行平衡。在這些指標的平衡中,最重要的是生產指標與銷售指標及利潤指標之間的平衡。

(二)生產進度安排策略